刘秉钧
民国时期革命烈士
刘秉钧(1901年10月1日-1931年),原名刘平衡,笔名刘平、颦痕,曾用化名张国珍。他出生于城固县南坎营乡刘家堡村。自幼好学,1917年毕业于城固县立高等小学后,又在曹河坝投名师学习。刘秉钧文学造诣深厚,文章新颖,老师称赞他“思想锐敏,性情豪放,是个才子”。
生平简介
民国6年(1917)县立高等小学毕业。民国8年(1919)春,同王俊卿、李勉斋到北京市,考入北平师大附设第一中学读书。民国11年(1922)夏,秉钧在京师附中毕业,遂赴沪考入上海南方大学。约在民国12年(1923)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组织成立汉中旅沪学生会,创办《汉钟》月刊。民国13年(1924)成立陕西旅沪同乡会,创办《南针》月刊。秉钧任同乡会干事和两刊总编。因刊物受校方歧视,秉钧于同年秋转入文治大学。民国14年(1925)底,秉钧在文治大学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任乐育中学校长。
革命道路
民国14年(1925)初,秉钧接到城固县各界控告县知事汪兴涛贪污虐民快函,随即召开同乡会会议,决定函复城固县公民代表,旅沪同乡愿作桑梓后盾,并致省、道快邮代电,要求速将汪兴涛撤职查办。他们将汪兴涛罪状、城固县公民与旅沪同乡会往来函电刊于《汉钟》。在各方声讨与社会舆论压力下,汉中道终将汪兴涛撤职,并追回部分赃款。
民国14年(1925)5月中旬,日本资方枪杀中国工人领袖顾正红上海市工人奋起罢工,掀起“五”运动。秉钧时任文治大学学生会主席,立即组织文治大学学生与上海大学南洋大学等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声讨帝国主义和资本家罪行,支持罢工工人。秉钧在《汉钟》上撰文《五卅惨案究竟是怎么回事》,转载瞿秋白《沪案重查与五卅屠杀的结局》的文章,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和杀人罪行,谴责反动当局及其控制下的报界沉默,使外界明了真相,促进反帝运动。
民国15年(1926),秉钧一面办学,一面以华北驻沪访员和《东方杂志》社记者身份从事革命活动。他曾介绍张仲榆等人入党。同年12月,他被选为法租界党员代表。
民国16年(1927)2月11日秉钧出席中共上海区委第一次代表大会,2月16日调任法租界部委书记。为配合北伐军进军,党中央和中共上海区委发动工人武装起义。3月20日,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联席会议,决定起义,秉钧负责南市区。21日上午12时,他带领法租界工人、学生、市民出法租界,齐集于南市街中。下午l时半起义开始,2时占领警厅和电话局,徒手夺得枪械,4时占领兵工厂,5时在华商电车公司集合,南市区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到22日下午,武装起义在周恩来等人的直接指挥下取得全胜,北伐军顺利进驻上海市
壮烈牺牲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党组织转入地下斗争。上海原8个部委改组为6个区委。法租界和南市部委合并为法南区委,秉钧任区委书记。9月中共江苏省委改组,秉钧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在他的领导下,法南区委派军事负责人李国章等开展除奸。8月30日在法租界徐家汇姚主教路击毙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秘书刘斌;9月20日击毙法商电车公司总稽查员杨家谟于卢家湾电车公司办公室;10月14日击毙追随国民党市党部迫害进步学生的上海法科大学副校长潘大道于黄包车上。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接连悬赏缉拿“凶手”。秉钧于l0月25日在萨婆路一联络点召开会议时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关押于法租界捕房西牢历时三年多。党组织虽多方营救,未能奏效。民国20年(1931)4月,秉钧被折磨死于狱中,时年30岁。
参考资料
刘秉钧.中华英烈网.2023-12-26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革命道路
壮烈牺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