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鞭催马运粮忙》是
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上。
该曲是作者魏显忠于1969年10月在辽宁
盘锦地区体验农村生活,参加秋收劳动时创作而成。魏显忠先生曾说:“1969年9月,正是秋收大忙季节,辽阔的田野一片金黄。我作为
辽宁省歌舞团乐队演奏员随团到盘锦地区农村去体验生活参加秋收劳动。我们把收割好的稻子背到大道上,用马车装运到场院去脱谷、扬场、装袋送 公粮。在两个月的劳动中,我身临农村支援国家建设喜送公粮的热烈场面,真正地体会到了丰收给农民带来的喜悦。那清脆嘹亮的唢呐声里是人们熟悉的《满堂红》曲调,男女老少个个喜逐颜开;那运粮的马车一辆接着一辆,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车把式扬鞭催马,车上人纵情歌唱,浩浩荡荡的车队奔向远方..就是那种气势磅礴、感人肺腑的场面,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产生了创作这首乐曲的欲望。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决定用
东北地区民间乐曲《满堂红》《银凤锁》作为创作素材,一气呵成了这首乐曲的初稿,起个名就叫《扬鞭催马运粮忙》。”
初稿形成之后,大家很热情地肯定了这首乐曲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准确,全曲欢快、热烈,富有浓浓的东北地方风格,较好地表现了农民兄弟喜送公粮的热烈场面。但是有一个不足之处,那便是全曲多是老曲调,缺乏新鲜感,不够有时代气息。一次空闲,
魏显忠先生与乐队其他同志去稻田旁的水渠抓鱼,不自觉哼出《满江红》变音了的曲调,富有新意。经同志建议,魏显忠抓住这个主题,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元素,并进行组合和构建。由此得到的新旋律,不仅保持了东北地方热情、欢快的风格,同时又给人以清新、向上的感觉。与快板、行板相对照的慢板,魏显忠先生用《银凤锁》作为素材,其旋律抒情、优美,富有歌唱性。其演奏手法借鉴
东北地区的
唢呐技巧。同时,在有些
滑音、历音中大量加入花舌;在舒展的曲调中还夹用三吐技巧,犹如在欢乐的歌声中穿插着清脆的马蹄声,最后一段是快板主题的再现,随着速度的加快,在轮指般的连续
十六分音符中加入花舌,以模仿
马策声、马叫声,从而把乐曲推向高潮,使乐曲在一片欢欣鼓舞、奔腾向前的镜头中结束。笛子名曲《催马扬鞭马运粮》忙由此诞生。
《扬鞭催马运粮忙》结构为带引子的ABA
三段体。引子的音乐形象十分鲜明,伴奏乐队奏出快速而强烈的奔驰音型,笛子则用
颤音奏出长音,紧接着又奏出运用下历音和顿音的巧妙结合奏出的音型,一下子就把运粮车队来回奔忙,农民吆喝着赶马的热闹红火场面展现在听众面前。第一段是一个欢乐的小快板,四句体的歌调热情欢快,对答呼应的短句情趣生动活泼。节奏突然放慢后转入对比性的中段。中段舒展而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充满着喜悦的情绪,抒发了乡亲们欢欣自豪的心情。这一主题在反复时的花簇节奏,使音乐增添了一种乐观、诙谐的色彩。
《扬鞭催马运粮忙》引子部分,首先在笛子演奏长颤音,模仿马的嘶叫声,伴奏乐队奏出快速而强烈的音型中开始了。让人仿佛看到一队队满载粮食的马车在宽敞的大路上向前飞速奔驰。阳光灿烂,鸟儿欢快地追逐在马车左右,希望能啄到粮食来饱腹,平日寂静的马路上也变得喧闹起来。
然后第一乐段,用2/4节拍,快板,模仿马蹄节奏“哒,哒哒,哒哒哒”频繁出现,使这段音乐的情绪非常欢快强烈,令听众仿佛看到运送公粮的马车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前方的壮观场面,大路上,车来车往,马嘶鸟鸣,热闹非凡。
紧接着速度突然放慢,乐曲转入第二乐段。这段音乐采用中板,与第一乐段在速度上形成对比。音乐主题是A部主题音调的变奏,旋律刚柔并济,个性舒展、明朗,富于歌唱性。使人仿佛听到丰收之后的农民在喜悦地交谈着,他们丰收后不忘国家,支援国家建设,开开心心地去送爱国公粮。在路上,他们挥动马鞭,大声地交谈着,憧憬着来年的美好生活;小孩子站在车上的麻袋上,努力地挥手驱赶着馋嘴的麻雀,不时乐得哈哈大笑,再现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奔放。最后在模仿马的欢嘶以后,笛子奏出高亢的歌调结束全曲。
1972年5月
诺罗敦·西哈努克访问
东北地区,
辽宁省政府决定运用全省文艺界力量办好一台具地方特色的文艺晚会展现给西哈努克亲王看。经多次挑选该曲被选为晚会的器乐曲。当亲王听到魏老演奏完该曲后,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双手举过头顶长时间鼓掌。于是外交部的一位同志要求再次演奏,第二次演奏后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1972年9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这首曲子,当时正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一起播送的还有
唢呐独奏《
山村来了售货员》、
民俗音乐合奏《
大寨红花遍地开》(丰收锣鼓)等。这是“文革”以来播送的第一批中国民族器乐曲,在全国引起了的很大反响。没过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如雪片飞来。据团里业务办公室的同志说,最多的一天收到64封,来信的内容大多数是要乐谱的,还有的是要想了解演奏技法。由于信越积越多,为了满足来信者的要求,团部责成业务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刻印乐谱,还找了十几位字写得好些的同志连夜写信封,一直忙到后半夜。第二天,寄出去的回信就装了三麻袋。之后,乐谱、唱片由音乐出版社、中国唱片社等百余家单位先后出版发行。
澳大利亚的‘
澳洲广播电台’还把这首乐曲作为华语节目的开始曲,中国香港的许多电影、电视片都选用了此曲或其中选段。同时,全国许多艺术表演团体、学校、群众艺术馆、军营的专业和业余的笛手们纷纷练习和演出这首乐曲。一时间,许多地方出现了“处处闻催马”的现象,国内几十家出版社发行总谱几十万册。
魏显忠,笛子演奏家, 1940年7月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奏员、辽宁歌舞团民族乐队队长、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音乐家协会理事。魏显忠自1959年开始从事专业笛子演奏,在多年的艺术实践和努力探索中,使其笛子演奏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格、热情奔放、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989年,他受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聘请出任全国“
山东省杯”民族乐器大赛的评委。1996年,江泽民主席出访西欧六国,在赠送各国元首的礼品中有CD盘《春江花月夜》,其中《扬鞭催马运粮忙》、《
姑苏行》两首笛子独奏曲便是
魏显忠演奏的。2009年一月十九日,魏显忠先生逝世,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