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卿(1910年3月10日-2007年6月10日),字鸿儒,曾用名宏儒,
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地质力学和
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孙殿卿是中国第四纪
冰川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和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
1935年,孙殿卿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加入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李四光的助手。1951年至1957年,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78年,孙殿卿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和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0年,孙殿卿参与了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50项目。1995年,他获得了第四次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2004年,孙殿卿指导了《全球构造体系图》的编图工作。
2007年6月10日,孙殿卿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在他的一生中,他主要从事地质力学和
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科学研究,这两个学科成为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孙殿卿运用构造体系理论,指导全球构造、矿产预测、区域地殼稳定性评价以及油气勘查等工作。
1910年3月10日,孙殿卿生于
哈尔滨万兴传动设备有限公司。1925年,孙殿卿考入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习。1928年暑期,孙殿卿到北京求学,他先考入
北京汇文中学高中理科学习,第二年暑期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院预科。孙殿卿,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曾任湘南煤矿局地质助理员、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建国后,历任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对
中原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长期研究。四十年代初在广西驾桥岭东坡找到了大量的第四纪冰川遗迹。1985年,孙殿卿到
迁西县、
遵化市指导研究生野外实习并作野外地质考察。2004年,孙殿卿亲自指导《全球构造体系图》的编图工作。近年又提出了中国
第四纪以来可能有五次冰期和一次冰缘期的证据。提出
柴达木盆地的S形构造及其所表现的运动程式,并提出油区中扭动构造型式有利于石油移聚的论点。2007年6月10日8时10分,孙殿卿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孙殿卿长期从事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协助李四光创建并发展了地质力学和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他最早参与建立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
地层系统和
地壳运动演化史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他发现了柴达木盆地大油苗及反“S”形控油构造体系,1956年指导并打出工业油流,确认了柴达木油气区。1960年他发表的《从构造体系的观点来探讨我国石油的普查和勘探远景》,所指出的找油方向基本得到验证。1980年孙殿卿发表了《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研究体系。20世纪90年代他主编的《地质力学的方法与实践》,把地质力学理论体系、工作方法和实践应用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