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华
蒋百里之女儿
蒋华(1921年4月21日-2007年6月12日,因冠夫姓,又名魏蒋华),蒋百里第四个女儿,钱学森妻妹。
1940年,蒋华留学美国,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及波士顿大学营养学硕士。1946年回到中国,出任震旦大学教授和生物系主任。1951年旅居比利时,1965年创办比利时第一所中文学校,并发起比利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并担任首任会长。1994年,蒋华成为比利时自由党的亚裔分部总召集人,为华人进入比利时主流社会牵线搭桥。在她多年努力下,2003年华人步入了比利时国会,开始与主流社会沟通。2006年,蒋华回到祖国,定居北京。2007年6月12日,蒋华去世。
人物生平
1921年,蒋华出生在海宁市石一户书香门第。曾祖父蒋光煦是一位藏书家。祖父蒋学是一位学问和道德皆有口碑的乡绅。
少女时代的蒋华,随父母从北京迁到上海,就读于一所教会女子中学。1938年,父亲蒋百里所在的陆军大学迁往贵阳,蒋华也随家人从上海奔赴贵阳。蒋华父亲去世后,其母亲为逃避战火隐居四川山中,之后蒋华在蒋百里朋友的帮助下,一个人去美国留学。
1946年,蒋华获得哈佛大学营养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出任震旦大学教授和生物系主任。在回国的船上,蒋华认识了未来的丈夫魏儒仆。魏儒仆是一位工程师,也出身名门。他的父亲魏辰组是同盟会创建者之一,孙中山第一届国民政府的外交部次长,曾任驻比利时大使等职。回国不久,蒋华与魏儒仆结婚。1951年,蒋华随魏儒仆移居比利时,开始了她50多年的旅比生涯。蒋华初到比利时,关注华人在当地的生活。善用自己的营养学专业,白手起家,在布鲁塞尔开了当地第一家正规的中国餐馆。
1965年,蒋华花了100多万元比利时法郎,买下布鲁塞尔市区的一座三层楼的花园洋房,开办了比利时第一所中文学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蒋华将学校冠名为“中山学校”。时逢张大千旅欧路过比利时,在蒋华邀请下为学校题名。之后,蒋华一直支持在鲁汶大学城国际理学研究所的一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并取得不错的成果,加深人们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推动世界文化共享。
1994年,蒋华成为比利时自由党的亚裔分部总召集人,为华人进入比利时主流社会牵线搭桥。在她多年努力下,2003年华人步入了比利时国会,开始与主流社会沟通。2006年,蒋华回到祖国,定居北京。2007年6月12日,蒋华去世。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蒋华的父亲蒋百里,是中国现代军事理论的奠基人、一代爱国将领。母亲为蒋左梅,蒋华是家中四女儿。
感情生活
1946年,蒋华在回中原地区的船上,认识了未来丈夫魏需卜,一位同样出身名门的工程师,其父魏宸祖是同盟会早期会员。两个人在四十多天的旅途中情投意合,回国不久即结婚,1951年,蒋华随丈夫移居比利时。
家庭关系
人物轶事
1955年,被软禁的钱学森写信回国求助,信件跨过千山万水、被辗传递到周恩来总理手中,为钱学森回国起到关键作用。但很少有人知道,蒋华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钱学森如何躲过监视,将信安全寄回国?钱学森夫妇将信夹在写给旅居比利时的妹妹蒋华的信中,蒋英用左手模仿儿童的笔记写下蒋华的地址,毕竟从美国寄到比利时的信,远没有寄往中国那么受人关注。1955年6月15日,夫妇俩来到离家较远的一个街区,蒋英独自一人假装逛商场,趁着无人注意将信投进邮筒。就这样,这封信躲过监视,寄到比利时蒋华的手中。
当时,蒋华并不了解美国的情况,只知道三姐常写信说他们像笼子里的小鸟,收到信,才知道事情严重。她立即将信寄给在上海的钱学森的父亲。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蒋华依然激动,“我一生中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帮我姐夫回国……说起来很简单,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我看他回国后做了那么多事情,我真是非常高兴能帮这个忙。”
人物评价
在人们眼里,蒋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教育家,还是一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解放日报 评)
无论是传奇的历程,还是奔波的人生;无论是远居海外,还是叶落归根,蒋华以她自己生命的轨迹证明了一点———祖国永远是游子心的方向。(解放日报 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感情生活
家庭关系
人物轶事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