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心清(1908~1969)字枝富,
大邑县韩场镇人。1921年在武汉拜名医魏庭兰为师,得其金针绝技真传。1933年学业结束返回
四川省行医。返川后在成都、重庆设医院和国粹医馆,坐堂应诊,因医术独到,对针灸学及中医内科有较深造诣,临床经验丰富,在当时四川医界颇有影响,享有“叶金针”之誉。他对中医内科、
妇科学、
小儿科及针灸均有较深的造诣,著有《叶心情临床医案选》一书。
1955年,叶心清由
成都市调到北京中医研究院执医,并任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首长保健医生,为贺龙等中央首长打金针治病。1958年,叶心清被派去为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国王默汗迈德治病,病愈后被誉为“东方神医”;1961年,毛主席还手书著名诗作《类山关》送给他。1950年代后曾多次出国为越南
胡志明、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也门国王等国家元首治病,屡获奇效,胡志明主席赠亲笔签名照片送给他;
范文同总理亲自授予他金质“
友谊勋章”。
1954年,叶心清当选为第一届
重庆市人民代表,中医学会委员、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1955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时,他应邀到京工作;1960年被选为中央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63年初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叶心清临证十分强调辨证论治。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叶心清非 常重视肝、脾二脏。他认为肝脾失调是诸病之源,故调肝健脾常常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方法。如他治
妇科学经带诸病,多从调肝健脾入手。盖肝为血海,脾主升清又为生化之源,妇科经带之病常有七情之因,首先肝郁不畅,影响脾主升清和健运消谷,导致血海失调,生化乏源,经期紊乱,烦而痛经,或清气不升、浊阴下注而
带下病不止,秽浊腥臭。调肝即调血止痛,健脾即升清止带,这是叶心清治疗妇科经带为病的特殊之处。
对于虚证,叶心清认为主要在肾亏,其理在阴损,其征在虚热,故理虚大法贵在养阴清热。养阴者必滋肾,知柏
地黄最适宜,清热者用银柴胡、
地骨皮、
青蒿、白薇最对证。叶心清用养阴清热法不仅针对典型的
阴虚内热见证,就是在
哮喘、
肝炎、
再生不良性贫血、
风湿热、
痹证以及妇科崩漏等诸多病种中,只要见有虚象也屡投此法而奏效。可见,养阴清热成为叶心清理虚治法的擅长。
叶心清临证注意保护胃气。对于
温燥伤
胃阴虚之品,如半夏、
厚朴等,应用非常谨慎。对于滋腻碍胃之品,如熟地、
麦冬等,使用时常配伍
砂仁、陈皮。在应用补气养血之品时,常佐木香、山楂、神曲、
麦芽等。清胃火、养胃阴时,尽量少用
龙胆、
栀子、
苦参之类,而以公英、
连翘代替。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祛湿开胃之法。常用
保和丸为主方,重用炒麦芽、
炒鸡内金、木香、广陈皮、
扁豆衣等。同时配合针刺,以足三里、中为主穴,配合点刺右期门或太冲以抑木和胃。对于疾顽症的善后收功,防病复发,一者可用原方10倍量,加开胃之品如麦芽、鸡内金、蒲公英、木香、陈皮、砂仁等制成膏剂或丸剂,每日坚持服,一般连用2~3料;二者每日口服
香砂六君子丸3~6克,或者用保和丸在午、晚饭时服3克,均能起到保护胃气的作用。
叶心清临证治疗非常擅于针药并用,对于
神经衰弱,眩晕耳鸣,头痛失眠以及胃肠疾病,风湿痹证,正虚证,麻木抽搐,症痛经以及病后调理等都采用针药并举的方法,互相配合而收卓效。
叶心清十分关心中医事业,积极培养后继人才,先后收徒七人。其弟子,如陈绍武、
沈绍功、张大荣、叶成亮、叶成鹄、徐承秋等,均为当代知名中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