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环扁尾海蛇(
学名:Laticauda semifasciata Reinwardt,1837),属
有鳞目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
半环扁尾海蛇在中国分布于辽宁大连、
平潭县、台湾;还分布于
印度尼西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菲律宾,
斐济及日本琉球群岛沿海。2021年2月,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头颈区分不明显;体呈圆柱形;尾侧扁。体长可达1209毫米。全身深褐色,腹面色较浅,具青褐色环纹,环纹宽在背面约占3-5鳞,腹面约占2-3枚腹鳞,每个环纹在背面间隔约1枚背鳞。吻鳞横裂为二,上半部分嵌于左右鼻鳞之间;鼻孔侧位,鼻间鳞2;左右前额鳞之间嵌有1枚
五边形小鳞;额鳞大,长大于宽,盾形;眶前鳞1,眶后鳞2;鳞2+3;上唇鳞7,2-2-3式;下唇鳞7,在第3至第6枚下唇鳞缘嵌有3枚小鳞;额片1对,前4片下唇鳞与颔片相切。背鳞平滑,
覆瓦状排列,23-23-19行;腹鳞宽度为其相邻背鳞宽的三倍以上,体中段以后每一腹鳞有一中央棱脊,且后缘中央具一凹缺;肛鳞二分;尾下鳞32-35对。尾部像鳍一样扩展,没有任何脊椎骨的支撑。胃部相对宽阔。
半环扁尾海蛇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但也会进入陆地进行交配、消化食物、休息和产卵。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凭借嗅觉进行
捕食猎物,猎物会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捕食小型鱼虾等。捕食过程中,一旦发现猎物,会注射
毒液,通常会迅速吞下,吞咽过程一般先从头开始。性情温和,遇到危险时更倾向于逃跑,即使尝试攻击,速度也非常缓慢,但本身毒性很强。它是夜间活动的蛇类,在白天很少被看到。需要呼吸空气,因此至少每六个小时会浮出水面一次。在开阔水域中捕鱼的速度太慢,因此通过隐藏在
珊瑚礁中捕鱼。半环扁尾海蛇也会与
黑尻鲹结成狩猎联盟,像一些
裸胸鳝一样从珊瑚礁的狭窄缝隙中冲出潜在的猎物。咬击具有高度毒性,能够使猎物瘫痪。
雌性海蛇亚科会在陆地上产卵。
卵生,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上旬集群产卵于岩礁或珊瑚礁洞穴或裂隙中,每次产蛇蛋3至7个,蛇蛋会半浸在水中并进行孵化,翌年1至3月孵出仔蛇,孵化期约160天左右。半环扁尾海蛇的
雄性和雌性在鼻尾长度分别达到70厘米和80厘米时达到性成熟。
自1974年以来,该物种的数量已经下降了90%以上。在
菲律宾中部该物种集中地区,由于海蛇皮和熏海蛇等原因的捕杀行为,导致了该物种数量大幅减少,加之保护措施的缺乏,在该地区分布数量有限。同时,在其它范围内的种群数,也并没有复苏的迹象,物种数量仍处在下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该物种没有特异性保护措施,仅在菲律宾有两处
海蛇亚科保护区。
在日本南部,半环扁尾海蛇是冬季的主要食材。半环扁尾海蛇汤被认为口感类似
味噌汤和
鲔鱼。这种汤曾是
琉球王国宫廷美食的一部分,被认为具有振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