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尔马契》是十九世纪
英国作家
乔治·艾略特于1871年至1872年以连载方式发表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
托马斯·艾略特整个创作生涯的代表作。
《米德尔马契》一书有两条主线。其一是理想主义少女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其二是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该作品出版后,获得了的空前的商业成功,也引起了当时批评界的广泛关注。《米德尔马契》一书获得评论界的一致赞誉。而在今天,《米德尔马契》不仅被认为是
托马斯·艾略特的一部杰作,而且在
英国传统小说中占有中心地位。该小说曾被评选为
英国广播公司“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此外在《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榜单中位列第8名。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与女王同年出生的乔治·艾路特在自己有限的一生见证了英国历史上发展、变化的最大时期。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在这几十年中,英国的人口翻了一番还多,尤其是城市的人口更是以数倍地增长;以农业为根本的国民经济已经逐渐地转向全面工业化;一万多英里的铁轨史无前例地缩短了
交通运输的时间和缩小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与差距。所有这些变迁都成为她的作品的历史背景。
该作品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正值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后期,一个高度繁荣和发达的时期。人们情绪乐观,甚至自满,随着财富的膨胀,
英国到处推销剩余商品并吹嘘自己已经成为“日不落的
大英帝国”。农产品的极大丰富加上殖民地源源不断运送回来的果实,使人们对于需求和国家财富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时的消费市场主要还局限在日渐壮大的中产阶级。
托马斯·艾略特被公认为是具有现代文学特征创作方法的第一位作家她以敏锐的眼光捉到这个时期人们对财富和社会身份观念的变化以及消费对中产阶级的消极影响,并把它浓缩到了小说《米德尔马契》中。
作者背景
作者的初衷是两本独立的小说,讲述标题女主人公多萝西娅·布鲁克的故事的《布鲁克小姐》(Miss Brooke)和以泰第鸟斯·利德盖特医生为主线的《米德尔马契》。《米德尔马契》的构思与创作早在1869年初就已经开始,但因为当时家遇不幸,时间、精力均感不济的
乔治·艾略特刚完成了前3章就不得不暂时放弃,而转向较小规模的叙事诗歌“朱巴尔传奇”。但在那几年时间里,她始终没有中断小说的准备工作。据说,从1868年初到1871年底她前前后后一共阅读过近300部作品,从小短诗到文学、哲学、历史和传记大部头,而且还做了整整两本笔记。1871年春,她重新开始小说创作,不过这次是一个新故事一一《布鲁克小姐》。故事进行到第十章,作者也许发现小说的女主人公多萝西娅·布鲁克与《米德尔马契》的男主人公利德盖特的故事主题相似,于是决定将两本小说的情节合二为一。从叙事结构上看,前九章半多萝西娅的故事部分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还有小说的《序言》(Prelude)和《尾声》(Finale)部分里对女主人公的强调,这些显然都是作者最初写作计划留下的痕迹。
出版历史
《米德尔马契》在1871年12月到1872年12月以5次双月刊和3次月刊的连载形式由布莱克伍德出版社分期出版,1874年以完整的小说形式再版。《米德尔马契》的汉译本则由
项星耀译出,于1987年7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情节
小说的题目米德尔马契是作者虚构的
英国省城。省城附近的庄园住着布鲁克先生的侄女西莉亚和多萝西亚。多萝西亚希望找到学者型丈夫,于是不顾众人反对,和比她年长27岁的牧师卡苏朋订了婚,并遇见卡苏朋的侄儿威尔·拉迪斯拉夫。与此同时,27岁的利德盖特来到米德尔马契,创立新医院,倡导医疗改革。改革触动了当地医生的利益,利德盖特被迫娶了米德尔马契一个制造商的女儿罗莎蒙德为妻,被她套取大量钱财。
婚后的多萝西亚十分孤独,威尔与她谈得投机,爱上了她,结果被卡苏朋禁止踏入家门。布鲁克要参加选举,要拉威尔办报造势。詹姆士爵士同西莉亚结婚生子。后卡苏朋突然逝世,威尔留在米德尔马契。最后多萝西亚放弃财产与威尔结合,利德盖特则因无法实现抱负,50岁去世。
作品目录
人物介绍
多萝西娅
美丽高贵的多萝西娅是作品中最美的姑娘,她崇拜
神学,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在结束了与比自己大二十七岁的“大学者”卡苏朋的婚姻后嫁给了卡苏朋的侄子威尔·拉迪斯拉夫,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情感依托。但同时,她也接受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平待遇,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个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
卡苏朋·威尔
卡苏朋是一个长得十分有特点的人,他被公认为米德尔马契镇“学识渊博的人”,是该市的上层人士。他娶了比自己小二十七岁的多萝西娅,但他们的婚姻生活与婚前的预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着婚姻生活的继续,一些矛盾逐渐激化并表现出来,最终导致卡苏朋与侄儿威尔反目。随着卡苏朋的猝死,多萝西娅和威尔终于能够在一起,做一对平凡的夫妻。
利德盖特
利德盖特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他来到米德尔马契镇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医疗改革。他创建医院,并坚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即使困难重重也不放弃。在流言蜚语中他迎娶了市长的女儿罗莎蒙德为妻。他只想要一个相夫教子的平凡妻子,而罗莎蒙德却不甘于平凡。
罗莎蒙德
罗莎蒙德拥有出众的美貌,一开始她就想凭借出众的美貌获得有利可图的婚姻,然后再实现自己的野心。在与利德盖特的婚姻中她始终戴着伪善的面具,以掩盖自己的贪婪、虚荣,最终骗光了丈夫利德盖特的财产。利德盖特事业失败,抱负难以实现,最后在无比郁闷中走向了死亡。
作品特点
主题思想
小说创作于第二改良法(1867)颁布后,但它讲述的是三十多年前第一改良法(1832)颁布前后
英国中部的一个小镇从1829~1832年的这个历史断面所发生的事。小说生动详实的史实记载把读者带回到那个小型制造业初步发达、农业耕作模式逐步现代化、议会改革和平民化选举日益深入人心、科学技术如越来越近的铁轨一样地由大都市渐渐进入外省市镇的历史过渡时期,其涉及面之广阔,思想之深,叙事场面之宏大,人物之众多,实为罕见。
小说的标题以及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是位于英国中部的,即虚构的洛姆郡
东北地区角的小工业市镇米德尔马契镇。虽然没有明确的地名标志,但人们,尤其是当地人,依然能轻易地看出它与30年代的
考文垂十分相似。这个远离都市的小镇宛如一个在外部作用下正在发生着复杂、微妙的生物变化的有机体,代表了当时国内社会的缓慢发展的必然趋势。镇名的复合词组合“Middlemarch”似乎也是刻意所为,以强调小镇的变迁和进步。按照字面意思,可以把它理解为“行进中”(in the middle of amarch),或者鼓励个人理想与社会传统和义务的妥协和折中的“居
中国银行”(march by keeping to the middle of the road)。副标题中的“外省的”(provincial)一词既是对故事内容和场景的范围界定,也暗示外省米镇的生活现状实际上就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
英国的真实写照,其中也许还或多或少地夹杂着作者对外省人的落后封闭的生活的鄙视。
小说的叙事以多萝西娅和利德盖特的故事为主线,以银行家尼克拉斯·布尔斯特罗德的事业兴衰史与受到的道德惩罚,以及弗雷德·文西与玛丽·加思的爱情为次情节。小说涉及的话题繁多,有个人理想的破灭,事业的失败,婚姻的不幸,还有医疗改革、农业改革、议会竞选、宗教问题、女性教育问题、遗产法、
霍乱的威胁、铁轨的铺设、土地的转让、还有公然的敲诈、
变态的遗嘱和谋杀等等,所牵涉的米镇以及周边教区的人物达一百五十多个。整个叙述语言朴实无华,很少戏剧性场面,但形象生动饱满如时代的脉动。初看上去虽琐碎、凌乱,然而画面之广阔,大有
亨利·菲尔丁《
汤姆·琼斯》和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恢弘气势。
在娓娓的叙事声中,人们可以观看到
本·琼森的《狐狸沃浦隶》(Volpone,the Fox)式的老吝啬鬼®的老把戏重新上演,可以重温
简·奥斯汀笔下的家庭起居室里的精彩对话和乡镇的聚会的生动画面,还可以听到大量的哲人的精确仔细的人性剖析和严肃中肯的道德评价。叙述者的语气基本中立、谈定、平和,其中夹杂着批评、讽刺和嘲笑,但更多的是同情、理解、宽容和怜悯。她从不同侧面对人物和事件层层解剖分析,但又不轻易断言是非好坏,给读者留下很多的思考和评判的空间。她没有给读者提供解决现代社会矛盾的方法,而是提出了关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带探索性、实质性的问题。
写作手法
虽然《米德尔马契》的写作手法属于传统
现实主义,但艾路特仍利用了大量叙事技巧控制语言输出的效果。
托马斯·艾略特对语言的表述功能非常明确,所以能形成“一个观察评价体系,本身带有希求、掩藏、删除和偏好”。文本中的叙述者总是通过刻意选择用词来操控读者对角色的认知。
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采用了
亨利·菲尔丁等的全知叙事传统,但她的全知叙述并非局限于其传统的功能;她对自由间接引语和多视角叙述的运用使她跨越了她那个时代的写作传统,而进入20世纪的现代主义创作体系。由于叙述视角不断切换于故事叙述(mimesis)和评述(diegesis)之间,切换于人物之间,切换于人物内心与外部之间,叙述者的声音不断切换于人物自白或人物对话,叙述者对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与评述以及与读者的对话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小说已成为《
荒原》《尤利西斯》《海浪》等现代主义复调文本的先驱,为现代的
现实主义叙事和人物心理分析王国开拓了新的疆土。
内容结构
维多利亚时代的读者充分肯定了
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但对小说的叙事指责颜多。不少人认为其结构太繁杂、叙述过多说教,故事缺乏戏剧性。
从小说的发表方式看,分八期双月刊或月刊出版的发行形式很容易导致内容与结构上的冗长或混乱。《米德尔马契》容量硕大,主体部分一共八集一布鲁克小姐、老年与青年、等待死亡、三个婚姻问题、死者之手、寡妇与妻子、两次诱惑、日落与日出。这八集必须各自独立、完整而且在内容上又必须前后呼应,这对作者的叙事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是个挑战。人们也许可以从
查尔斯·狄更斯早期的作品中找到不少为了迎合读者的观点,为了保证故事的吸引力而出现的人为的结构瑕,但这种现象似乎并没有出现在
乔治·艾略特身上。
从情节处理方面看,《米德尔马契》的叙事显然迎合了维多利亚时代颇为时兴的双情节的故事模式。该模式小说采用了双情节相互交叉、交替进行的安排,使人物更繁杂,故事更曲折、更引人人胜,一时成为众多作者推崇和读者喜爱的小说叙事模式。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不仅使用了双情节,而且为了更真实地再现外省生活的宏大场面,在两条故事主线之外又节外生枝地加上了另外两条故事线索。
作品影响
该作品出版后,获得了的空前的商业成功,也引起了当时批评界的广泛关注。《米德尔马契》一书获得评论界的一致赞誉,各日报、周刊都齐声赞扬说它是时下最重要的一部英语著作,“世界巨著之一”,金口难开的《
泰晤士报》破例以四栏的篇幅加以评论,肯定其“哲理的威力”,算是对全书的盖棺论定。《米德尔马契》在今天不仅被认为是
托马斯·艾略特的一部杰作,而且在
英国传统小说中占有中心地位。该作品曾被评选为
英国广播公司“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此外在《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榜单中位列第8名。
作品评价
剑桥大学教授悉尼·科尔文(Sidney Colvin)在《半月论坛》杂志上对小说大加赞赏,说它“富有时代精神,充满现代信息,语言精辟准确,笔锋犀利,发人深省”,而且预言其“新的文学创作风格,更难评价,需要新的批评视野。”
著名批评家理查德·蛋尔特·赫顿(Richard Holt Hutton)在他长达33页的书评中充分肯定了
乔治·艾略特对传统小说形式的突破,其论断得到
亨利·詹姆斯的认同。
1919年,
英国著名女作家、女性文学研究的先驱者
伍尔夫(VirginiaWoo)在一篇文章中称赞“虽然不尽完善,还是屈指可数的为成年人写的英国小说之一”。
英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大卫·洛奇(David Lodge)1981年在“《米德尔马契》和经典
现实主义概念”一文中指出该小说已经达到一个独特的地位,业已成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模式与典范,是19世纪维多利亚英国的惟一的真正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