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风雨飘摇中的
明朝已是内外交困,千疮百孔。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日,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自尽殉国。消息传至
天津市,时任天津
巡抚冯元“陈师鞠旅,以图战守,其副使原毓宗降,夺公之兵”(
黄宗羲《冯元飏神道碑铭》)。
彭孙贻《
平寇志》记载备详:“毓宗诱防海兵劫饷……倡绅士立黄旗,上书‘天民顺’,小民各书‘民顺’二字于户。(总兵)曹友义率
牙军五百斩关出,毓宗率兵遮之,友义单骑走。毓宗逼元飏迎贼,不应。总兵娄光先、副将金斌、指挥
杨维翰皆从毓宗纳款。”可见原毓宗实是天津守军降闯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关于原毓宗降闯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原毓宗早为
李自成策反。
计六奇《
明季北略》云:“津道原毓宗,秦之蒲人,赴官时遇贼,贼礼之厚,留母为质,因纵之,许内应。”故原毓宗在
天津市“张皇贼势相离间”,公开倡降,使得军心涣散,“兵以无饷故,为原毓宗诱去”,而冯元飏“集将士誓师,无一至者”。另一说见于《
国榷》、《
平寇志》,称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厚遇其母,招毓宗,毓宗驰使入都纳款”。两说的共同点都是由于其母雷氏,也就是这半截命的封赠对象之一,被李自成扣作人质,原毓宗为全孝而不得不降。
四月底,清军在
吴三桂引领下入关,
李自成曾派人准备进踞天津,此时原毓宗又动摇起来,未开门接纳。
清朝进驻
天津市后,
爱新觉罗·多尔衮令“天津等处流寓及在籍各官,著吏部详查履历,确核才品,其堪用者,作速催来,即与起用”。原毓宗却似乎消失了,直至
顺治三年(1646)他才被清廷授职,任正五品的山西按察使司佥事
井陉县道,较他原来在
明朝的官职低了整整一级,可见其最初并不为清廷看重。顺治七年至十年任从四品常镇兵备道,之后原毓宗官运亨通,逐步进入中枢,历任正四品顺天府丞、正三品宗人府丞、正二品兵部右侍郎、左侍郎。
顺治帝十五年(1658)五月,“兵部左侍郎原毓宗奏请给假迁葬,允之。”自此原毓宗在家乡
蒲城县终老,
康熙帝二年(1663)犹撰《东岳庙创建阎罗·碑记》,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