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荣,男,1959年2月生,长期从事农业环境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工作,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现为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
环境科学与农业生态健康研究工作。
理方面,创造性提出了镉污染农田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成功解决了曾引起国务院领导关注的
湖南省某
铀矿区农田污染问题;作为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一了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获多项中科院和湖南省
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ISTP和EI论文各1篇,4篇论文获湖南省
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二等奖,1篇为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度十佳论文。培养
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2名。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现兼任
中国土壤学会和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土肥学会和生态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和“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编委。1985年6月-1986年12月、1996年1-6月和1998年3-12月先后赴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荷兰瓦赫宁恩农业大学和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进修。1999年以来8次出国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现为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
环境科学与农业生态健康研究工作。
1982.2~2006.4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先后任实习研究员(1982.2-)、研究实习员(1983.2-)、助理研究员(1987.12-)、副研究员(1992.11-)、研究员(1997.8-)和创新研究员(2002.8-)等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桃源试验站副站长兼作物生态研究室副主任(1990.11-)、桃源试验站站长(1998.10-)、所党委委员兼工会主席(2000.2-)、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1.12-)、国家农田生态系统研究桃源站站长兼区域农业生态研究中心主任(2003.12-)、
中国科学院/
湖南省农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3.12-)等
行政管理职务。为
生态学专业硕、
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5.6~1987.1 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访问学者。
讲授“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学”、“环境科学进展”、“植物营养专业英语”、“环境科学专业英语”、“科学论文写作I”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元素循环与环境健康”、“
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态学进展”、“科技论文写作”等研究生课程。培养
生态学和
土壤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共6名,生态学、植物营养学、
农学和环境工程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共25名。
兼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生态学专业硕/博士生导师(2002.5-2007.9);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土壤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0.3-今);
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12-2002.12);
湖南师范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硕士生导师(2003.5-2006.4);
中国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协会理事;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委员会委员;“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和“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编委;
青岛市海外联谊会理事等。
长期从事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
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科研工作,为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农业
环境科学领域,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农业生态整治的理论及污染土地生态利用
工程技术体系;在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方面,提出了“稻田减氮,稻草上岸,生态蓄水,耕作避旱,田地丘岗、协同发展”的
亚热带红壤
丘陵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碳、氮、
水循环优化管理理论与技术。获中科院科技进步
三等奖和
二等奖各1项,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遴选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在
植物界 \u0026 Soil、Soil Sci Soc Am J、Acta Biotechnologica、
土壤圈、Agric Sci in China、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6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报告8篇。副主编本科教材《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和《环境学概论》,参编学术专著《中国生态系统》和《矿山退役环境治理实践》。
国家基金项目“花生籽粒镉积累机制研究”;
青岛市科技支撑项目“生态农业
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水分养分优化管理研究”;国际合作课题“基于
土壤肥力与环境健康的作物
秸秆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