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煜(1841—1901),字楠士,汉军正蓝旗人,
徐桐之子,清末官吏。拔贡。以户部小京官晋迁郎中,累官刑部左侍郎。已,联军入,桐仓皇失措,承煜请曰:“父芘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体。盍殉国?儿当从侍地下耳!”桐乃投死,年八十有二矣。而承煜遂亡走,为日军所拘,置之顺天府尹署,与启秀俱明年正月正法。命下,日军官置酒为饯,传诏旨,承煜色变,口呼冤,痛诋西人不已。翼日,备舆送至菜市,监刑官出席礼之,已昏不知人矣,寻就戮。和议成,桐职,夺恤典,旋论弃市,以先死议免。
待到庚子之乱,瓦德西进逼京师,两宫仓皇出亡,徐桐却没能跑出去。他这时已官拜体仁阁大学士,看到满城降幡,以为奇耻大辱,本“君辱臣死”之义,命老仆在大厅正梁上结了两个绳套,唤来三儿子徐承煜,要他和自己一同殉国。他对儿子说,我是
大学士,国家遭难,理当殉节。说着向儿子看几眼。徐承煜身为刑部左侍郎,哪能听不懂老爹的话就慷慨陈辞道:爹你放心,这是你一生的大事,儿子陪你上路!
于是徐承煜将老爹扶上踏脚的骨牌凳,徐桐踮起脚,将然白首伸入绳套,两眼却还望着右边,是期待父子同时毕命的样子。徐承煜无奈,只好再次表态:爹,儿子一定陪你到泉下!说着更不怠慢,将垫脚的凳子一抽,成就了他老父的“大节”。他自己,却脱去二品服色的袍褂,一身短装,悄然遁去。
徐承煜独自逃跑,但到底没能跑掉,一出巷口,就落到了日本人手里。第二年正月,和议之后,和他父亲的学生启秀一起,被朝廷斩于菜市口。对他的死,不少人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连王文韶那么一个圆滑的人,从不在背后道人短长的,也在
慈禧面前,狠狠刻薄了他一通。这是个欺君弑父的人,这种人在中国被称为“枭”。“枭”为食母之鸟,“獍”为食父之兽,拿来形容徐承煜,最是贴切不过。他父亲
徐桐,虽然顽固庸暗,但国难当头,能以身而殉,毕竟大节无亏;他却一边骗老父亲自尽,一边苟且偷生,简直就是毫无心肝!他死前,先是看日本人设宴款待,就断定将被释放,大为兴奋,待到听说第二天将被斩首,则颜色大变,口呼冤枉,一夜折腾到亮,行刑时已神智昏迷。生死关头,最见人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
袁昶和
许景澄,半年前就死于徐承煜之手,临刑前却都能神色安详,慷慨赴死。袁、许两位,都深通洋务,许景澄还多次出使法、德、意、奥等国,是很明习时事的人。初时,义和团起,与各国使馆冲突,廷议主战主和,吵成一团,许景澄和袁昶联名上疏,认为兵衅不可轻启,而且春秋之义,不杀行人,围攻使馆有背公法。
慈禧闻言,勃然色变,以“主和”罪将他们斩于市。袁、许之死,举国称冤,唯监斩的徐承煜,洋洋颇自得。所以到徐承煜弃市菜市口时,人都道“天道好还”,当初他监斩袁、许,何等得意,谁想到,曾几何时,当日侍侯袁许两位的刽子手,今天又来侍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