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桐(1820年—1900年),字豫如,号荫轩,汉军正蓝旗人,
户部尚书徐泽醇之子,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
进士,晚清理学家,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道光三十年(1850年),徐桐中进士,选
庶吉士,授
编修。
咸丰十年(1860年),特赏检讨,协修文宗实录。
爱新觉罗·载淳登位后为其师傅。光绪初年,授
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吏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晋
太子太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自缢身亡。
人物生平
徐桐为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年)
进士,选庶吉士,任
翰林院检讨,实录馆协修等职。坐修改中卷干磨勘,罢职。
咸丰十年(1860年),特赏检讨。同治帝登位后,在上书房行走。任
太常寺卿、
大学士、
礼部右侍郎、
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
慈禧企图为
光绪帝收继义子
保庆的己亥立储事件,徐桐力主支持,其实幕后为刘豫师之谋划。徐桐治理学,敌视西洋文化。
徐桐府邸位于东交民巷,他厌恶与洋人为邻,署其门联曰:“望洋兴叹,与鬼为邻。”徐桐主张借义和团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奏请慈禧太后下诏“无论何省何地,见有洋人在境,径听百姓歼除”。亦信阴门阵。但义和团进据北京期间,徐宅被拳民抢掠,他本人更被拳民拖出公审,此时已八十岁的徐桐要跪地苦苦哀求才避过虐待。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徐桐悬梁自缢。其三子刑部左侍郎
徐承煜亦为主战派,
慈禧处死主和五大臣时任监斩官。徐桐自尽后,徐承煜埋其尸于后院。而徐家妇女由几岁至八十多岁集体自杀。后徐承煜为日军捕获,被清廷处死。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按约惩办主战大臣,褫徐桐职务,剥夺恤典,随即论罪弃市,以其先死免于追究。徐桐六子徐仁昭和八子徐忠昭逃往易州白杨村居住,民国初前
绥远省将军
贻谷亦投靠徐家在此居住。
徐桐府邸位于今
东城区东交民巷与
台基厂大街相交处的东南角。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府邸为
比利时使馆占用,现为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紫金服务中心。曾收藏
宋徽宗旧藏的
古琴“春雷”。
个人作品
轶事典故
师宗宋儒
徐桐师宗宋儒,也是讲理学的,却不如
李鸿藻那么博览通达。据说他的学问也很有限,每日不离手的,是正学之士所不屑的《太上感应篇》。有一年秋天,新科举子复试,徐桐奉旨拟题,试帖诗的诗题是:“校理秘文”,将个“秘”字写成“衣”字旁,成了白字,通场二百多考生不知所本。如此不通,讲理学就有点妆点道貌了,因此不太被人看得起;
慈禧也几次想撤他的“书房”,只因他太老,没好意思。还有一事,他对这两个位于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海上强国,颇为不解,曾有过这样一段议论:“西班有牙,
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庚子之乱
待到庚子之乱,瓦德西进逼京师,两宫仓皇出亡,徐桐却没能跑出去。他这时已官拜体仁阁大学士,看到满城降幡,以为奇耻大辱,本“君辱臣死”之义,命老仆在大厅正梁上结了两个绳套,唤来三儿子
徐承煜,要他和自己一同殉国。他对儿子说,我是
大学士,国家遭难,理当殉节。说着向儿子看几眼。徐承煜身为刑部左侍郎,哪能听不懂老爹的话就慷慨陈辞道:爹你放心,这是你一生的大事,儿子陪你上路!
于是徐承煜将老爹扶上踏脚的骨牌凳,徐桐踮起脚,将然白首伸入绳套,两眼却还望着右边,是期待父子同时毕命的样子。徐承煜无奈,只好再次表态:爹,儿子一定陪你到泉下!说着更不怠慢,将垫脚的凳子一抽,成就了他老父的“大节”。他自己,却脱去二品服色的袍褂,一身短装,悄然遁去。
但到底没能跑掉,一出巷口,就落到了日本人手里。第二年正月,和议之后,和他父亲的学生启秀一起,被朝廷斩于菜市口。对他的死,不少人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连
王文韶那么一个圆滑的人,从不在背后道人短长的,也在
慈禧面前,狠狠刻薄了他一通。这是个欺君弑父的人,这种人在中国被称为“枭”。“枭”为食母之鸟,“獍”为食父之兽,拿来形容
徐承煜,最是贴切不过。他父亲徐桐,虽然顽固庸暗,但国难当头,能以身而殉,毕竟大节无亏;他却一边骗老父自尽,一边苟且偷生,简直就是毫无心肝!他死前,先是看日本人设宴款待,就断定将被释放,大为兴奋,待到听说第二天将被斩首,则颜色大变,口呼冤枉,一夜折腾到亮,行刑时已神智
昏迷。生死关头,最见人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
袁昶和
许景澄,半年前就死于徐承煜之手,临刑前却都能神色安详,慷慨赴死。袁、许两位,都深通洋务,许景澄还多次出使法、德、意、奥等国,是很明习时事的人。初时,义和团起,与各国使馆冲突,廷议主战主和,吵成一团,许景澄和袁昶联名上疏,认为兵衅不可轻启,而且春秋之义,不杀行人,围攻使馆有背公法。
慈禧闻言,勃然色变,以“主和”罪将他们斩于市。袁、许之死,举国称冤,唯监斩的
徐承煜,洋洋颇自得。所以到徐承煜弃市菜市口时,人都道“天道好还”,当初他监斩袁、许,何等得意,谁想到,曾几何时,当日侍侯袁许两位的刽子手,今天又来侍侯他?
义和团时
徐桐深受儒家经典熏陶,堪称良吏,但对已经发生巨变的国际局势并不了解,仍然坚持尊王攘夷,不懂得中西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认为学习外国长处,就是离经叛道。认为因为外国侵略中国,所以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主张杀洋人,杀教民,将爱国主义变成了荒谬的盲目排外。
徐桐之死
徐桐有名,不在别的,而在于庚子之变中,他上吊“殉国”。他家住在东交民巷,与各国使馆相近,他就在大门口贴上“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对子,来表示自己对洋人的憎恶。他的儿子
徐承煜,和他一般是守旧卫道之士,却酷爱洋人的洋烟卷,每日吞云吐雾,只是不敢让他老爹看见。
正史记载
徐桐,字荫轩,汉军正蓝旗人,尚书泽醇子。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进士,选
庶吉士,授编修。坐修改中卷干磨勘,罢职。
咸丰十年,特赏检讨,协修《文宗实录》。
同治初,命在上书房行走,奉懿旨番讲《治平宝鉴》,入直弘德殿,累迁
侍讲学士。先后疏请习政事、勤修省,成《大学衍义体要》以进。数至
礼部侍郎。念外人麕集京师,和议难恃,宜壹意修攘图自强;因条上简才能、结民心、裕度支、修边备四策。光绪初,授
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主事
吴可读请豫定大统,以尸谏,桐与
翁同龢等谓其未悉本朝家法:“当申明列圣不建储彝训,俾知他日绍大宝之元良,即为承继穆宗之圣子。诸前谕则合,准诸家法则符。”疏入,诏存
毓庆宫备览。
时崇厚擅订俄约,下群臣议,乃条摘其不可行者:曰伊、塔各城定界;曰新疆、蒙古通商;曰运货至汉口;曰行船直入伯都讷。六年,廷议徇俄人请,将赦
完颜崇厚罪,桐力持不可,谓:“揆度机要在枢廷,折冲豆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讲信修睦在使臣。赦之而彼就范,犹裨国事;若衅端仍不能弭,反失刑政大权。推原祸始,宜肃国宪。”又言:“今日用人之道,秉忠持正者为上,宅心朴实者次之。若以机权灵警,谙晓各国语言文字,目为通才,而责以钜任,未有不且蹶者!”不报。历充翰林院
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十五年,以吏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晋
太子太保。二十二年,拜体仁阁大学士。
桐崇宋儒说,守旧,恶西学如仇。门人言新政者,并不令入。二十四年
政变后,太后以其耆臣硕望,颇优礼,朝请令近侍扶掖以宠之。
有豫师者,字锡之,内务府汉军。
进士。官至乌鲁木齐都统,以讲学为桐所倾服。方太后议废帝,立端王载漪子溥俊为“大阿哥”,桐主之甚力,实皆
豫师本谋也。既而桐被命照料,益亲
爱新觉罗·载漪。各国不慊载漪等所为,漪甚,图报复。二十六年,义和拳起衅
仇外,载漪大喜,导之入都。桐谓:“中国当自此强矣!”至且亲之。然及其乱时,仍被劫掠。
袁昶、
许景澄之死,举国称冤,而桐则曰:“是死且有馀辜!”时其子承煜监刑,扬扬颇自得。
承煜,字楠士。拔贡。以户部小京官晋迁郎中,累官刑部左侍郎。已,联军入,桐仓皇失措,承煜请曰:“父芘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体。盍殉国?儿当从侍地下耳!”桐乃投死,年八十有二矣。而承煜遂亡走,为日军所拘,置之顺天府尹署,与启秀俱明年正月正法。命下,日军官置酒为饯,传诏旨,承煜色变,口呼冤,痛诋西人不已。翼日,备舆送至菜市,监刑官出席礼之,已昏不知人矣,寻就戮。和议成,桐职,夺恤典,旋论弃市,以先死议免。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