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骈文》,外治法专著,又名《外治医说》,
清代吴尚先(吴师机)著。《理瀹骈文》是中国第一部外治法专著,被后人尊称为“外治之宗”
作者简介
吴尚先(吴师机),名安业,字尚先。浙江钱塘人,因太平天国战争,避居
泰州市东北乡俞家垛,并在此开业行医。约生活于清
爱新觉罗·颙琰、光绪年间(约公元1806~1886年),享年约八十岁。
吴尚先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卓有成就的外治法专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著作《理瀹骈文》,内容充实,说理清楚,对外治法的渊源与发展,历代名医及其本人的经验都详细记录在内,非常可贵。行文以骈体撰写,其在祖国医学文献中,也是独具一格的。
成书背景
吴尚先与父亲居住在
扬州市的时候,以诗文自娱,兼治医学。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后,为避战乱,与母亲迁居
泰州市东北俞家垛。因为见到“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证”以及无力购药者,不忍坐视不救,便开始自制膏药给人治病,随名声响起,求治者越来越多。后来将自己多年外治之经验著成《理瀹骈文》一书。
典籍概述
此书详列古今医家外治之法并结合吴尚先个人外治经验。典籍原名《外治医说》,后改为《理瀹骈文》。作者用骈体文叙述以便学者记诵而注方于下,故以《理瀹骈文》为书名。
书共分四卷。卷一概述内病外治之源流及其原理;卷二和卷三详述
伤寒、
中风、
痹证等多种病证的外治法,并附有外治之类方,随证列法,法在其中。”末卷为二十一
糊剂良方,附以施治法及《治心病方》一文。
清代王宗寿鉴于
吴尚先之外治法多指经穴贴膏敷药,恐病人得方而不尽知各穴部位或误其处,故补刊“铜人图经穴考”,附于其后。
全书以记述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治法多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便于推广应用。
内容简介
一、追溯外治法的渊源与发展
吴尚先指出,外治法的历史长久,在《内经》中就开始有外用膏药以治病的方法。往后又出现多种外治法用来治疗疑难杂症。吴尚先在借鉴前人外治经验的 基础上, 深入研究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形成了一种以膏药外治为主体的外治体系。
综观吴尚书的吴氏外治方法,除以膏药为主,并扩大它的治疗范围外,有敷、熨、熏、浸、洗、擦等等几十种之多。可以说,他对中医外治法作了一次划时代的总结。
二、阐发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吴尚先在书中提出,要想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前提条件必须要找出疾病根源。他认为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气血阴阳的失调,无论是外治还是内治都需达到气血阴阳的平衡。若要使用外治法和内治法进行医治,首先需要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为此,吴尚先谙读经书:如《
素问》《
伤寒论》、《金匾要略》等100余册著作学说都有所涉及。他的这一举措,使得外治法的理论更加趋于完善。
吴氏进一步指出:临床处理,医理与药性,并没有太大不同。但在运用的方法上,则神奇变幻,活法很多。何况外治之法,不像内治,有许多制约,而是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比如外治法的膏方,是取于内治法的汤丸配方。汤丸是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总纲和内治理论产生的,外治法亦是如此。再论膏药的用法,也是完全按照内治理论设法的。外治的一切措施,都贯穿着内治之理。这里的关键,是一个“通”字,“理通则洽自通矣。”所以,外治法是有理论根据的。
三、外治法的作用机理
吴尚先对外治法的作用机理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外治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如皮肤、孔窍、俞穴等进入体内发挥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吴氏对外治作用机理有两个创新观点。其一,外治药可以使用香药。临床研究表明,
芳香性药物有增强透皮能力的作用,可以率领其他药物,直达患处。其二,外治药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及肝脏等脏器的损害和
服药首关效应,药物就可以不被灭活并发挥出全部药效,提高药物利用度。
章节目录
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
清阳膏
散阴膏
金仙膏
行水膏
清肺膏
温肺膏
养心安神膏
清心化痰膏
清胃膏
温胃膏
清肝膏
滋阴壮水膏
扶阳益火膏
大补延龄膏
通经膏
固经膏
安胎膏
催生膏
卫产膏
云台膏
补录阳痧救急膏
补录阴痧急救膏
(麻痧躁渴)滋肾膏
补录单方膏
版本介绍
《理瀹骈文》共有七个版本以上。
2,同治年间扬城南皮市大街武林云蓝阁刊本,4册,不分卷。
3,光绪元年刊本,4册,不分卷,无刊刻书坊之落款。
4,光绪七年重刊本,4册,不分卷,书名为《重刊理渝骄文》。
5,光绪辛已(1881)年,广州爱育堂刊本,2册,不分卷。
7,1955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一 册,底本是清同治年间扬城南皮市大街武林云蓝阁刊本,影印本第127页有该书坊之落款。
除上述七个版本之外,清光绪年间还有张涵中《理渝骄文摘要》、
潘蔚《理濡外治方》,解放后有李超《中医外治法简编》、赵辉贤《理渝骄文》注释本。他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对
吴尚先《理谕骄文》进行研究。这些版本,除了缺乏了对原著内容的完整保持以外,对于推广中医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启迪后人学习原著,还是有极大的帮助。
影响评价
《理渝骄文》为
中原地区现存最早的一部外治专著,对中医外治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医治疗学的内容。
参考资料
理瀹骈文.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