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位商人。蔡金耀从小懂事精明能干,从本村沁后小学考取省立十中(莆田一中前身)。1932年初,蔡金耀考进上海
暨南大学中文系,师从郑振铎同时得到小说家
刘大杰、
许杰、
卢前(冀野)等名师的教益,专攻语言学与文学,功底根深蒂固。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有散文、诗歌常在《
立报》等刊物发表。1936年蔡金耀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
中华大辞典》编处助理编译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上海市陷入
日寇的铁蹄之下。蔡金耀返回
莆田市在家乡沁后小学当义务教员,深得乡亲们的夸赞。1938年秋季,蔡金耀受聘为沙县简易师范学校语文科教员,为
南平市山区培养师资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教学之余,他担任地下党主办的《总动员》三日刊社长,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他回到莆田,任涵中中学(
莆田第六中学前身)语文、历史教师。1947年蔡金耀受聘为梧塘私立博文商业职业学校校长,克服经费等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社会输送实用人才。1948年起,他主动为地下党联络站提供
梧塘镇方面消息,为
莆田市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51年,蔡金耀校长被上级抽调去省城
福建人民革命大学学习。一年后,又回到博文商校工作。1952年学校受政府接管,易名为莆田七中,蔡金耀任副校长。1958年他被上级调任莆田八中副校长。蔡金耀虽然担任校长职务,但从来不放弃教学工作,并且连续担任高中毕业班语文科教学。如60年代初期,他被推举为全县校际高三语文教研组长,主持开展全县性的语文科教研教改及编写
复习提纲等工作,为
莆田县连续六年获全省“高考红旗”称号作出不容低估的贡献。1959年至1963年蔡金耀享受国家高级知识分子、高级脑力劳动者待遇,发给特需供应证。这在当时
晋江专区教育界上是屈指可数的。1963年被上级宣布为
地方武装莆田八中营部营长。
1966年6月,“文革”运动开始,蔡金耀首当其冲,被扣上十八顶帽子,剥夺教学权利,强迫劳动,游街批斗。1970年他被下放到黄石沙堤附中,一年后又调往江东莆田十九中,1972年在
莆田第八中学退休。
蔡金耀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先后有许多各类文章发表在各地报刊或
专集上。1980年伊始,为《莆田乡讯》、《福建工商史料》、《涵江纪胜》等写稿编辑。还为
莆田市、县和
涵江区政协文史资料撰写稿件,为地方整理抢救文史工作做出积极的努力。1985年他主编《沁后小学七十五周年校庆特刊》(校史)。之后,参与整理
朱维干教授的《莆田县简志》(现已在市志办审阅将要出版)。1989年至1991年参加编审《新编莆田县志》。还利用空闲时间辑录《中国历代纪要及纪年起讫表》(初稿本),并开始点校《游洋志》(已出版)及明弘治《兴化府志》等。他曾经负责主编《莆田沁后蔡氏族谱》。1994年他担任主编《梧塘镇志》兼任《涵江区志》顾问。其名字已被辑入《中国大文化英才传略会典》等书籍。
蔡金耀先生早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时,撰写大量文章,辑成《李后主研究》,著名作家郑振铎为其题写书名。后因受抗战烽火的冲击,未能正式出版成书,其稿件又毁于“文革”期间,此乃为蔡金耀人生的一种莫大遗憾!
年居九旬的蔡金耀先生,目前正在潜心撰写回忆录,抢救
莆田市被历史所沉淀,几乎销声匿迹的文史资料,为地方文史研究工作继续作出无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