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背镇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辖镇
江背镇,俗称江背洞,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辖镇,位于兴国县城东南丘陵地区,东与东村、樟木乡和于都马鞍乡交界,南与杰村乡相连,西与潋江镇长岗乡毗邻,北与鼎龙乡接壤,距兴国县县城19千米,距赣州市98千米。截至2023年10月,江背镇国土面积132.44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008人。镇政府驻江背街西北方向100米。
江背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江背镇境内高雄—成都公路、兴赣高速公路贯穿境内。
江背镇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席草、脐橙油茶反季节蔬菜等,有“江南草席之乡”之称。截至2023年6月,江背镇席草年均种植2000亩,产值300万元;工业主要有制衣厂5家,年产值600多万元;电子厂1家,年产值300万元;采石厂3家,年产值5000万元;采矿厂3家,年产值1000多万元。
江背镇历史底蕴丰厚,有清代一品正衡、二品总督曹才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的十八勇士之一、原江西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的杨尚望,也是“魏家三杰”的地道战专家魏洪亮少将、原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书记杨尚奎的故里等。江背镇境内旅游资源有福主庙2座,有圆通古寺、三仙寨、 钟鼓山寺、徐太公庙、云梯山寺、中华山寺、嶂石寨寺、云龙山庙、云梯山庙等人文景观。江背镇域内源村设有兴国县首例骨灰堂宗祠。
人口民族
2018年,江背镇户籍人口32375人。
历史沿革
解放前为江背乡,1949年8月设为兴国县第二区(辖原江背、自强乡),1957年1月江背直属县领导,1958年8月成立江背公社,1984年5月改公社为江背乡,1988年12年改乡为江背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背镇地处兴国县东南,东与东村乡樟木乡和于都马安乡交界,南与杰村乡相连,西与潋江镇长岗乡毗邻,北与鼎龙乡接壤。距县城19千米,距赣州市98千米。全镇面积132.43平方千米。
气候
江背镇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
江背镇属丘陵地带,气候宜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是著名的“江南草席之乡”。境内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均很丰富:莹石、硅、铁、红条石、矿泉水等极具开发潜力;江背草席、脐橙、灰鹅、生猪、花卉等产品闻名遐迩。镇办企业主要有草席厂、针织厂、玩具厂、机砖厂、莹石矿、红石场等。近年来,江背镇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开展工作,全镇圩镇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水文
境内江背、高寨、来源三河为主要河流,于高寨的摇丘排汇合入江背河,于水沟村汇合入兴国东河,流入平固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江背镇耕地1.7万亩,山地面积12.36万亩。
矿产资源
江背镇境内已探明矿产5种,包括钨、莹石、正长石和丰富的红石和黑芝麻石资源。
经济
江背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席草、烟叶、蔬菜、油茶脐橙、花卉等。畜牧业以生猪和鸡、鸭、灰鹅等家禽为主。林木覆盖率71%,活立木蓄积量19.86万立方米。
江背镇是席草的重要生产和加工基地,有草席厂、制衣厂、电子厂、采石厂、采矿厂等,以及小型水电站2座,年装机容量155千瓦。
经济社会
2011年
——产业发展有新突破
一是三大产业得到巩固。席草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亩,产量达到800余万斤,产值达到300余万元,单价创历史新高;新开发油茶1000余亩,对万亩油茶开发带进行了规划布局;出栏生猪2700余头,加强了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确保了全镇境内未出现生猪疫情。二是农业招商取得实效。引进油茶项目落户来源,总投资560余万元,引进反季节西瓜200亩落户洛光村。三是土地流转取得进展。通过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竞拍租赁寨联山地120余亩,竞租价16万余元。全镇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助推了产业的规模集约发展,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项目建设有新成效
一是扶贫项目。投入52万元,完成了洛光漫水桥消力池工程、高寨周岭1500米水渠、沉龙南坑山塘续建、寨联通村公路完善配套、江背竹山公路和来源上丰公路路基改造等一批扶贫项目建设。争取了追加项目5个,追加资金66万元。二是水利项目。修建江背养源水渠310米,兴联水渠300米,水沟、园岭、果源人畜饮水工程100万元项目正加紧实施。三是公路项目。完成华坪、长山华阳、来源上丰等通组公路硬化9.2公里,江背、来源、新建等村通组公路路基改造14.3公里,四是农电网项目。争取电网改造资金50余万元,实施了养源2号、郑塘2号、庄上2号台区改造项目,完成了华坪水南、联盟的增容改造,新增郑塘石上、龙兴等组1000伏变压器。全镇增加用电容量760千伏安,缓解了农网老化、电量不足的矛盾。五是教育项目。投资29万余元实施了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项目,维修校舍3284㎡,拆除危房1698㎡;实施了江背中学整体搬迁,完成了镇政府老办公地址与中学、小学之间的产权置换和校园土地使用权申报办证。六是结合苏区振兴规划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摸底,对全镇13个村路、桥、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摸底上报。
——城乡对接有新举措
1、精心编制镇村规划。围绕“一心、一轴、三片区”镇村规划体系,开展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结合专家意见,修订完善了江背镇总体规划。按照对接城市思路和建设城市居民生态休闲的后花园战略,对全镇土地规划利用进行了总体修编,在郑塘纳入县城总规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对镇区、华坪进行了建设预留地布局。同时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了兴国县至赣县茅店高速公路线路勘察论证。
2、严格实施规划管理。一是认真开展了违法用地清理,对少数村农民占耕地建房、圩镇违规建房造成住房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及时拆除了违章建筑。二是对违法违纪土地交易个案进行严肃查处。三是扎实开展镇区“治脏、治乱、治堵,”对镇区167户321处违章乱搭乱建店棚进行拆除,并实现“零纠纷、零强拆”。同时,将农贸市场按水果疏菜、水禽肉类,日杂百货、成衣等类别进行归行划市,对交易棚破损、坑洼积水等设施进行了维修,向500余户个体工商户发放了文明经营公约。全年镇区管理投入20余万元,镇区“脏、乱、堵”现象得到较大改观。
3、认真实施规划建设。一是对镇区、华坪、郑塘国有土地进行了区位调整。二是启动了华坪国有土地开发带饮食一条街建设。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修建性详规、土地评估和出让审批,进入了拍卖交易环节。三是紧紧跟踪土地占补平衡项目,争取了江背、华坪、果源等多个土地增减挂和50亩以下小规模土地开发项目,为今后各类规划可持续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开展了村庄整治。新增来源大新、江背隘前1、隘前2三个村庄整治点,直接受益农户138户。
——社会管理有新进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全年共清理出生452人,落实四术243例,社会抚养费备案168例,当年结案55例,往年结案44例,非诉执行70余人,拘留2人,全面为0-14独生子女办理了爱心保险,向已扎二女户发放每户每月100元补助,新增41个“计划生育绿色养老户”。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乡镇二等奖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6456人,参合率9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0672人,发放60周岁以上2935人养老金96.855万元,全镇参保率55%;为444户农村贫困家庭办理了农村低保,为125位农村孤寡老人办理了五保,为100户农户落实了重大疾病救助,实施45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完成了55户“两红”人员及其遗属危房改造和实施了江背石陂集中安置点建设。投入10万余元改善了敬老院居住环境。精心安排春荒、冬季救济和困难群众、老党员、优抚对象走访工作。
交通
高雄—成都公路自东向西穿江背镇境内18千米。兴赣高速公路从华坪、郑穿境而过。
政治
领导寄语
江背镇党委书记周平、镇长陈婷婷及二万三千多人民真诚欢迎各方有识之士前来江背镇投资、办厂、兴业。我们将竭诚营造最佳的投资环境,提供最优惠的政策,确保各方客商得到最好的投资回报。
行政区划
2019年,江背镇下辖13个行政村:江背村、郑塘村、澄龙村、华坪村、水沟村、洛光村、高寨村、长山村、来源村、果源村园岭村寨联村、新建村。镇政府驻江背圩。
旅游
江背镇境内旅游景点东有青云山,西有钟鼓山,遍布丹霞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有华坪公婆石、穿鼻岩,维妙维俏,已有4部电影电视在此拍摄取景。
江背圩茶文化全县底蕴深厚,起源于明朝时期,素有龙岗梅窖擂茶、江背细茶之称,交友聚会、娶亲嫁女、谈婚论嫁、家事国事、经商务农都在圩镇品茶交谈才会成功。
境内旅游景点东有青云山,西有钟鼓山,交相辉映,风景秀美,景色迷人。丹霞地貌有华坪公婆石、穿鼻岩,维妙维俏,已有4部电影电视在此拍摄取景。
文化
历史文化
江背镇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时期名为“赤坳”,清朝初期改称为“江背洞”,又称“江背洞八坑”。根据县志记载,江背镇的先人80%是从广东省迁来的,因此99%以上都讲客家话,境内客家文化浓郁。江背圩茶文化起源于明朝时期,素有龙岗梅窖擂茶、江背细茶之称。
地方特产
江背镇地方特产有江背糕点、米果、油炸豆腐、红油猪肉、白斩鸭、手工鱼丝。
代表人物
江背镇名人有清代一品提督曹才禄,原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的十八勇士之一、原江西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的杨尚,曾任江苏省政协主席、南京市市长周爱民,“魏家三杰”的地道战专家少将魏洪亮,正军职干部、著有《跟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的魏国禄,武汉市政协副主席魏廷槐。
获得荣誉
江背镇有“江南草席之乡”之称。
参考资料
江背镇基本情况简介.兴国县人民政府.2024-03-19
江背镇概况信息.兴国县人民政府.2024-03-19
自然资源.兴国县人民政府.2024-03-19
兴赣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赣州市人民政府.2024-03-19
目录
概述
人口民族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经济
经济社会
交通
政治
领导寄语
行政区划
旅游
文化
历史文化
地方特产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