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1983年批准成立的发展中心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是1983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机构,直属国家科学技术部。位于海淀区皂君庙甲7号。中心主要负责参与有关生物技术政策的制定,承担生物技术领域科技项目和生物资源的管理,以及促进信息交流、产业发展、国际合作等工作。
处室设置
综合与监督处
政策协调处
前沿生物技术处
医药生物技术处
工业生物技术处
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
中医与中药处
公共卫生处
资源与安全处
产业发展处
国际合作处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管理办公室
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分中心ICGEB
中国——欧盟生物技术中心CEBC
中生北方生物工程开发研究所
目标任务
目标
建设成为中国全国性的生物技术及产业管理与协调中心,成为生物技术政策的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科技项目的管理中心、生物技术产业的咨询与服务中心、生物技术国际合作的协调中心、生物技术管理人才的培训中心、国际生物技术与产业信息的交流中心。
任务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使命是发展生物高科技,培育生物新产业,推动生物新经济,推动中国生物经济的发展。
※研究国内外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政策及措施;
※承担、参与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划、计划的修订、制定工作;
※承担生物技术领域有关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
※承担生物安全与生物资源管理的有关工作;
※承担“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
※从事生物技术产业有关政策、技术咨询工作;
※承担生物技术行业协会有关工作;
※推进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
※承担“中欧生物技术中心”和“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分中心”等机构的管理工作。
※增强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力争使中国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使生物技术的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主要职责
参与政策制定:参与制定有关生物技术政策、法规,科技规划与计划。
组织项目管理:承担生物技术领域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管理生物资源:承担“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基因资源、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的组织实施工作。
促进信息交流:出版《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快报》,建设“中-欧生物技术与产业信息网”,推进国内外生物技术的信息交流。
服务产业发展:推动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扶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协助建设生物技术园区。
推进国际合作:承担“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ICGEB)中国分中心”、“中国-欧盟生物技术中心(CEBC)”等国际机构的管理工作,推进生物技术的国际合作。
中心大事记
1982年10月10日,对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汇报工作中关于组建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的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明确批示“抓紧落实”。
1983年9月8日,国家科委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组建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的请示报告”[(83)国科发新字647号]。
1983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83)国函237号]。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生物中心)为国家科委直属局级事业单位。任务是研究、提出发展中国生物工程技术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组织科技攻关,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国际合作、培训人才等。事业编制30人。
1983年11月至1985年9月,生物中心组建初期负责人是中心副主任金发楠、刘永晖同志,中心副总工程师徐成满、赵文同志。机构设置为综合处(兼外事)、基因与细胞工程处、酶与发酵工程处、医药卫生处、技术推广与咨询处。
1984年7月2日,国家科委领导批准成立首届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由中外著名专家学者谈家桢朱既明侯云德吴瑞孔宪铎等共24人组成。[(84)国科生字001号]。
1985年9月19日,刘永晖同志任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第一任主任。
1986年5月10日,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在《中国高技术发展纲要(863计划)》战略目标中“生物工程要重视”。
1986年8月23日,根据国家科委党组第26次会议的决定,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合并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国科发人字86年0596号文),领导班子的调整为刘永晖同志任中心主任,徐振国同志任副主任。在生物中心增置实验动物管理处、实验条件处。事业编制30人。
198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国高技术发展纲要(863计划)》启动实施,生物技术被列入863计划,成为中国高技术的重点领域之一。
1987年2月21日,863计划生物领域办公室设在生物中心。
1988年6月6日,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中国联合生物技术公司[(88)国科综字201号]。
1989年10月13日,国家科委决定生物中心事业编制(含中国欧洲共同体生物技术中心编制)由30人增至40人。取消医药卫生处、医药卫生管理工作移交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
1990年4月20日,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国家科委上报的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的三定方案,核定生物中心的职能、机构、编制[(90)国科发人字292号]。职能为“在国家科委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参与组织编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规划和计划,协调并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生物计划项目;参与或组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等。机构设置为综合处(包括外事)、基因与细胞工程处(兼863计划生物领域办公室)、酶与发酵工程处、实验动物管理处、技术推广咨询处、实验条件处。事业编制30人。
1991年11月1日,中国一欧共体生物技术中心(CEBC)在北京正式成立。根据宋健主任与欧洲共同体主席洛尔于一九八七年签署的协议决定成立。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朱丽兰出席开幕式。中方第一任主席刘永辉,继任中方主席刘谦,现任中方主席王宏广。1997年1月15日经国家科委,原欧共体协商声明中国一欧共体生物技术中心(CEBC)更名为中国-欧盟生物技术中心(China-E.U.生物技术 Center)。
1992年1月8日,正式成立“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ICGEB)中国分中心”。国务院1986年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所属的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中方第一届主任刘永辉,继任中方主任刘谦,现任中方主任王宏广同志。
1994年5月23日,经国家科委批准调整生物中心机构设置,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处改名为高技术管理处(863计划生物领域办公室),原酶工程与发酵工程处改名为科技攻关处,增设了高科技开发处。并设置对外合作处,办公室,综合处。
1995年2月20日,撤捎实验动物管理处、实验条件处,有关实验动物管理方面的工作移交国家科委条件财务司负责。
1996年3月28日,生物中心主任刘永晖离职调任中国联合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中国联合生物技术公司及其所相关的企业于1995年脱离生物中心。
1996年3月29日,丁勇任生物中心第二任主任,徐庆毅、刘谦为副主任[国科发人字(96)122文]。
1996年12月17日,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中生北方生物工程开发研究所(国科生字[1996]162号)。
1998年10月5日,国家科技部批准生物中心“三定方案”(国科发人字[1998]372号)。生物中心关于“制定生物技术领域国家有关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法规”的职能交回国家科技部机关。机构改革后的主要职责:1、推动生物技术有关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工作;2、参与制订生物领域各科技计划,承担各科技计划中生物领域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3、承担“中国-欧盟生物技术联合中心(CEBC)”、“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分中心(ICGEB)”等合作机构的管理工作,推进生物技术的国际合作;4、承担基因资源、生物安全等管理办法实施的日常工作;5、积极研究生物领域科技发展的状况,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和对策。
1998年10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制定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国办发(1998)36号],并于1998年6月10日在生物中心设立“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1999年3月19日,生物中心第二任主任丁勇退休离职。
1999年3月20日,刘谦任生物中心第三任主任,副主任为王宇,徐庆毅。
2000年3月1日,经科技部批准生物中心机构设置的调整方案。由6个处增至7个处。高技术一处(“863计划生物领域办公室”)、高技术二处(高技术开发处)、高技术三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处)、生物资源和生物安全处、国际合作处、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综合处。此外,设有中国-欧盟生物技术中心、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分中心。
2000年8月24日,《生物中心工作岗位聘用制度暂行办法》获批准。
2000年10月4日,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正、副处长公开竞聘。
2001年8月“十五”863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原在生物中心的863计划生物领域办公室撤消。
2001年12月21日,生物中心第三任主任刘谦调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和党委书记。
2001年12月22日,王宏广任生物中心第四任主任,副主任为王宇、马宏建。
2002年3月28日,科技部批准生物中心调整中心处室设置的方案,并由7个处增至8个处。调整后的处室设置办公室、政策协调处、基础生物处、医药生物处、农业生物处、资源和生物安全处、生物产业处、国际合作处。此外,还有中国-欧盟生物技术中心(CEBC)、中国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中国分中心(ICGEB)。
2002年4月17日,正、副处长公开竞聘上岗。
2002年5月,成立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由来自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世界著名生物学家11人(其中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外著名华人生物学家5人和国内著名生物学家7人组成。
2003年3月,受大兴区政府委托,制订了《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行业规划》。
2003年6月14日,经报“中央编制委员会”审批,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更名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国科发人字[2003]189号文件)。
2003年6月24日,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事业编制由40人增至50人。
2003年10月31日,科技部党组研究决定,安道昌、张木任生物中心副主任。
2003年11月3日,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王宏广主任在科技日报发表“试论生物经济”文章。
2004年4月中下旬,生物中心组织开展国内外生物科技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形成60多万字的战略研究报告。22日,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向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提出“关于听取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汇报的请示”。
2004年6月24日,国务委员陈至立主持召开会议,听取科技部关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促进产业化工作的汇报。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作了汇报。会议议定了成立“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办公室设在科技部;由科技部牵头,制定“中国生物制药及产业化发展纲要”、请科技部继续组织实施“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请科技部会同环保总局等部门继续做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前期工作;原则同时成立“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协会”,请科技部商有关部门按程序办理等五项工作。
2004年8月18日,正、副处长公开竞聘上岗。
2005年1月26日,被科技部授予“科技部2003-2004年文明单位”。
2005年9月14日-16日,科技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和联合国工发组织等6个国际组织举办、生物中心承办的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讲话,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席大会并做主旨发言,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2005年12月9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正式揭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出席了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等单位具体承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历时三年多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圆满完成。
2006年5月19日,科技部印发《关于落实科技部内设机构及职能调整工作的有关意见》(国科发人字[2006]145号),原科技部生命科学中心全部职能及十位同志整体并入生物中心,中心人员编制由50人增至60人。明确了生物中心的职责任务、编制、职数(岗位)和内设机构设置。
2006年6月26日,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市长戴相龙共同签署了《科学技术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议定书》。
2006年7月20日,科技部人事司印发《科技部事业单位内设机构职责(试行)》》(国科人字[2006]48号),明确了生物中心11个内设机构的职责。
2006年12月,科技部党组决定,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原副主任贾丰同志担任生物中心副主任,张木调任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副主任。新的中心领导班子为王宏广担任主任,马宏建、贾丰、安道昌担任副主任。
2007年2月5日,被科技部授予“科技部2005-2006年文明单位”。
2007年3月9日,正、副处长竞聘上岗。
2007年6月,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了共同建设国际创新园的决定。
2007年6月26日-28日,第二届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天津市召开。由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天津市政府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共同举办、生物中心和天津市科委共同承办的2007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等参加大会。
2007年7月16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筹建工作进展正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中组部、科技部党组、北京市委联合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关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创新机制,吸引海外尖端人才团队的情况报告》。20日-25日,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贺国强、刘淇、华建敏、陈至立等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生命所的建设工作。
2008年4月10日,科技部等14各部门在人民大会堂组织召开了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启动仪式大会。
2008年4月10日,被授予“2007年度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
2008年8月,受泰州市政府委托,修改完善了《中国医药城(泰州)建设规划》第三版。
2008年8月,“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依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处室设置
目标任务
主要职责
中心大事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