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补博士弟子员,后考入湖北武普通学堂。1904年春,考取官费留学东渡
日本,就读于
早稻田大学,获法
学士。
陈家鼎(字汉元),“年十五,补博士弟子员。未几,复考入湖北武普通学堂,旋以官费东渡日本留学,遍交志士。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先总理孙公在
东京改组兴中会为
中国同盟会,汉元首先加入,以文字宣传排满,乃与
章太炎、
胡汉民等创设《
民报》,下笔
万言,发人深省”(
卞孝萱,
唐文权。辛亥人物碑传集[C].
北京市:
团结出版社,1991)
1905年最早加入同盟会,同年与
禹之谟等人创立了同盟会湖南分会,1906年奉
孙中山派遣,到
上海市、
武汉市、等地建立革命组织。1906年3月在上海首先创建同盟会机关,后又在武汉建同盟会湖北机关、湖南分会等。并赴
大连市、
沈阳市一带组织“胡子队”,准备南征,诗文素负盛名,在同盟会中任评议员,主要革命报刊撰稿人,与
黄兴、
宋教仁友善。1906年秋孙中山委任陈为同盟会总部评议员、鼓吹部部长。1908年夏孙中山又派陈家鼎秘密赴
山东省发动武装起义失败。曾受兴中会委托,护送
陈天华、
姚宏业两烈士灵柩归葬
岳麓山,并协助
覃振、
禹之谟发动各校学生送葬游行,在
长沙市为反清上演了“惊天动地”的一幕。同年9月他与
宁调元、
傅熊湘、仇式匡等创办杂志《洞庭波》,该杂志以宣传民族革命为主旨,刊发了《二十世纪之湖南》、《仇满横议》等鼓吹排满革命、提倡暗杀、批判改良的文章。“每期印数千册,散布各省,流入
醴陵市、萍、浏等县尤”,“虽穷乡僻壤之氓,咸了然于革命之不可一日缓矣”。《洞庭波》出版第1期后停刊,于1907年1月改名为《汉帜》出版,陈家鼎、宁调元、
景定成等主编,
章太炎作了发刊词。撰稿人有黄一铸等。分论说、时评、来稿等栏。以“光复祖国,防护人权,唤起
黄帝种魂,扫除白山鞑虏,建二十世纪民国,还五千年神州,而尤以维持各国公共安宁、鼓吹
汉族实行革命”为主旨,刊有
刘道一撰写的《驱满酋必先杀汉奸论》等著名文章,虽出至第2号又停刊,但其影响却至为深远。他以“铁郎”笔名,发表《二十一世纪之湖南》一文,又撰《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号召响应
萍浏醴起义。陈家鼎不但撰文积极鼓吹革命,而且深入
长江下游各省以及
山东省、东北等地,策动革命。
民国成立后,陈家鼎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并于1902年春随
孙中山去
武汉市与
黎元洪会谈。在国会,他联合参、众两院议员中的忠贞之士,组"癸丑同志会",坚决反对
袁世凯。
宋教仁在沪被刺,陈在议院对袁世凯政府严厉质询并亲自主持声势浩大的追悼会。首届国会开幕,陈家鼎拒袁世凯50万元贿赂,并说“我头可断,义不帝秦”。当袁派兵围住国会胁迫议员投袁票时,陈三次投票都在票上大书“孙文”二字。陈家鼎成为在国会中团结忠贞的同盟会议员合力抗袁的中坚。他曾寄诗孙中山明志“有
长安虽朔不称臣”。
二次革命失败,陈遭袁通缉亡命日本,在极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不断与
孙中山商讨讨袁策略,并对将来革命成功后的民主宪政向孙中山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对一些针对孙中山的非议陈毫不动摇,忠心拥戴孙中山矢志不渝,曾有诗“吾子独为先觉风,众生原是可怜虫。却除江东讨孙虏,目无余子是群雄。”
1916年
袁世凯死,陈家鼎重返北京国会,任宪法起草委员。
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在
广州市组成护法军政府,陈即去广州,1918年元月孙中山任命陈家鼎为大元帅府参议。当护法军政府遭滇桂系军阀胁迫时,陈四处奔走协调,当一些议员动摇离粤时,陈始终与
孙中山在一起。孙中山下野,陈家鼎联合革命派议员通电拥孙并写信请孙回广州主持军政府工作,并于1920年11月在广州发出《关于西南大计的通电》,通电万余言中宣传孙中山对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诸方面的主张及治国思想。1924年
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孙中山安全危急。
陈家鼎冒生命危险联系叛军中同乡
洪兆麟,劝洪申明大义,洪觉悟令士兵缓进,为孙中山脱险争取了时间,孙中山非常感激。后来陈母在沪病逝、孙中山领衔发治丧讣告,赠款治丧,还亲自去吊唁(挽
陈家鼎母邓太夫人:生于九月,殁于九月;男善汉书,女善汉书)。
平定陈炯明叛乱后,奉
孙中山命返
北京市,联络原国会同仁,准备响应
明成祖北伐。孙中山逝后,(孙总理的遗训主笔是
汪精卫,陈家鼎为校刊人之一)他退出政坛,隐居西山,息养肺疾,整理著述。1928年1月因煤气中毒猝逝于北京(在当时江西国会议员程宗荣家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