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尧夫先生诗全集
1975年出土于江西九江的古籍
宋版《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是一部国家一级文物,1975年7月在江西省星子县横塘镇西平村陶家山宋代古墓中出土,是海内外唯一的孤本古籍。该书对于研究邵雍的哲学思想、诗歌创作及其时代的书籍刊印技术和纸张保存技术,以及汉字简化史都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2008年3月,该书被列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历史沿革
1975年,村民们在修建排洪设施时偶然发掘出一座古墓,从中发现了《邵尧夫先生诗全集》。墓主人是南宋时期的陶桂一,他是陶渊明的第22代子孙。墓穴内的遗体保存良好,被层层丝绢包裹着,村民打开丝绢后触摸到的皮肤仍有弹性。然而,开棺后不久,遗体和其他物品就开始迅速腐烂。在墓穴中,村民们并没有发现多少贵重物品,而是有一些瓶瓶罐罐之类的器物。其中一个名为周扬甫的村民,没有带走任何其他东西,只带走了其中一本书。由于棺材长期泡在水中,但这本书并未受损,甚至连墨迹都没有褪色。不过,在挖掘过程中,村民们不慎将书弄破了一个洞。周扬甫将书带回家中,小心翼翼地用布包裹起来,并利用灶台旁的草木灰吸收布料中的水分,随后将其妥善保管。虽然周扬甫不识字,但他对这本书十分珍视,即使有古董商上门想要购买,他也拒绝出售。1982年,全国开展第二次文物普查,普查人员得知这一消息后,前往周扬甫家中进行了相关教育,并成功收回了这本书。
物理特征
1983年,江西省文化厅派遣省文物考古队专家前来鉴定。他们确认书的作者是宋代著名学者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采用的是宋代流行的“蝴蝶装”装帧形式,印刷字体是标准的宋体字。书中共有两册,分别为《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和《重刊邵尧夫击壤集》(七卷),最初它们是装订在一起的,看起来就像是一本书。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国内所有图书馆都没有收藏这两本书,它们被称为“海内孤本”。1984年,江西省文化厅特别拨款5000元给星子县文物管理所,用于修复和保护这份珍贵的古籍。当时,书籍的状态是粘连在一起,且有部分损坏,需要重新揭裱和修复。考虑到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全国最好的古籍修复机构,九江市文化局的一位科长带领庐山市文物管理所的两名工作人员携带古籍前往北京进行修复。为什么墓主选择这两本书作为陪葬品呢?一方面,这表明墓主对这本书极为珍视。出土的墓志铭《宋故陶公提干堂长塘中记》显示,墓主陶桂一是陶渊明的第22代孙子,他曾进入太学学习,后来担任武冈军、南康军教授,并曾在白鹿洞书院担任堂长,最终于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去世。辛弃疾曾经写道:“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犹爱邵雍。”陶渊明的后代之所以喜爱邵尧夫,可能是由于他们在思想和气质上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这两本书在当时就已经算是古书了,获得它们并不容易。按照陶桂一1261年的死亡时间计算,这本书从放入棺材至今已有750年。而邵尧夫于1077年去世,如果进一步推测这本书的出版时间为邵尧夫去世前后,那么这两本书的问世时间可能会追溯到更早的时候。
内容考究
《邵尧夫先生诗全集》分为《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和《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两个部分,应该被视为一部书中的两种诗集。《重刊邵尧夫击壤集》是《邵尧夫先生诗全集》的一个子集,包含在《诗全集》之中。邵雍的作品包括《皇极经世书》和诗集《击壤集》,后者是他的诗集总称,而《邵尧夫先生诗全集》则是他的诗集全称。通过对这两本书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容并不重复(有30首内容重复,但诗名不同),而且版本也有所不同。《重刊邵尧夫击壤集》的正文目录下方注明“内集敬室蔡弼重编”,表明这是蔡弼的重编本,版本较好,除了第七卷外,每首诗都是以“吟”字开头。《邵尧夫先生诗全集》未经校勘,有些错误,每首诗都没有“吟”字,这表明它们的选择原则完全不同。但是,《重刊邵尧夫击壤集》第七卷的正文目录标题为《邵尧夫先生诗全集》第九卷,结尾也是如此。《重刊邵尧夫击壤集》虽然是《诗全集》的一部分,但它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邵尧夫先生诗全集》的整体。这本书是从宋代古墓中出土的,根据《故陶公提干堂长圹中记》的记载,墓主陶桂一是南康区军星子(今江西星子)人,陶渊明的第二十二代孙子,师从李燔,与余玠关系密切,曾任武冈军、南康军军学教授,1260年成为白鹿洞书院堂长,于1261年去世。这本书是他生前所钟爱的物品,上面有朱笔点校痕迹,可以确定它是1261年之前的出版物。而《击壤集》第五卷《未去吟》一诗中提到“行年六十六,未去两般事”,而在《大全集》第五卷《首尾吟》第八首中提到“六十七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这首诗应该是写于1007年,这也是邵雍去世的那一年。因此,这本书应该是在他去世后编写的,也就是大约在1077年至1261年间。这本书的尺寸为框高19-21厘米,宽13.5-14厘米,左右双边,每半页12行,每行20字。目录中每个卷头都有黑色鱼尾标记,字形较大,类似行书,带有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风格,黑色清晰,雕刻精美,尤其是《击壤集》前三卷最为出色。全集共有十六卷,其中《击壤集》为七卷45页,《诗全集》为九卷61页,实际上为八卷59页,第二卷缺少半页五首,第三、第四卷合并为一卷,第五卷对照目录缺失2页七首,背面有“德祥”印章两处,采用蝴蝶装。全集共收录邵雍诗547首。其中《击壤集》第一卷5首,第二卷34首(目录多一首长安道吟,正文未见,不计入总数),第三卷33首,第四卷31首,第五卷38首,第六卷37首(目录多二首,喜饮和长子温失解吟,正文未见,不计入总数),第七卷39首,《击壤集》共收录219首。《邵尧夫先生全集》第一卷73首,第二卷33首,第三卷32首,第五卷42首(正文年老逢春多7首),第六卷34首(过宜阳目者录作二首正文只见一首,),第七卷32首,第八卷43首,第九卷39首,总计328首。严格来说,这本书在宋本书中并非最佳版本,校勘不够严谨,文字有些粗糙,存在一些不足。但历经七百多年能够保存至今,已经是个奇迹了,更何况宋本书现在极其珍贵,而且是从未见过的邵雍作品版本。无论从书籍的装帧形式还是刻工的文字风格来看,都保留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在内容方面,有些诗在现有的《击壤集》中是没有的。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弥足珍贵的善本书,其价值无法估量。不幸的是,出土时,被锄头耙了一下,导致书中有些字残缺不全。
学术价值
校勘价值
《邵尧夫先生诗全集》是宋版本,宋版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珍贵。此外,宋代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出版的图书校勘精细,堪称善本,可以纠正当前的谬误,订正错误。由于现代保存的邵雍著作主要是元明以后的版本,而这本书接近作者的时代,错误较少,因此校勘价值较高,尤其以《重刊邵尧夫击壤集》更为显著。《重刊邵尧夫击壤集》第一卷《观大棋吟》,其他版本均为《观棋大吟》,纵观整篇诗,所写的是上古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成败,是大的历史,“比观之博奕,不差乎毫厘。”《观大棋吟》比较贴切,应从宋本。诗中还提到“山河灿舆地,星斗会璇玑。”其中的“舆地”,其他版本均为“于地”。舆地,即地图的意思,与下一句的璇玑相呼应。“杀多项籍坑秦卒”,其他版本为“项羽”,实际上是同一个人。《经世吟》中“或灾与无妄”,其他版本为“或灾兴无妄”。“丘陇又荒凉”中的“丘陇”,其他版本为“丘城”。“善设讲周孔”。其他版本则称为周孔。第二卷《喜饮吟》,其他版本为《喜欢吟》,但从内容上看,是“平生喜饮酒”;在第三卷《仁者吟》中,“平居慎勿恃无妨”,其他版本为“伤”,“与其病后能服药”,其他版本“服”为“求”。《大全集》第一卷中的《座右》一诗,“富贵难忘爱,贫寒易得愁。”其他版本为“富贵固难受”,难知易是相对应的。“既有非常乐,须防不测忧”,其他版本“测”为“次”。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比较,以上宋本书都符合诗意,而其他版本往往经过多次抄刻,以讹传讹,都会有一些错误,而宋本书可以纠正其他版本的错误。
辑佚价值
宋本邵雍著作所收录的诗虽然只有547首,比现有《击壤集》少了约一半,但这部宋版的《邵尧夫先生诗全集》有29首诗,其他版本没有,具有辑佚价值,这对研究邵雍的学术思想有积极的作用。
文字价值
中原地区文字历史悠久,现行的简化字也有其历史渊源。这部书中采用了大量的简体字和俗体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文字是实用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服务于社会,取决于社会的需求,趋向简单,减少笔画,便于使用,首先在民间流行,然后实用性得到认可,文字逐渐普及,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有些字在宋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比如“万”、“齐”、“渊”、“尽”等,而现在通行的简化字大多来源于宋元时期的简体字和俗体字。可以说,随着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大规模、大批量的简化字出现在宋代,这部宋版书就是中原地区文字发展的一个实物见证。在《重刊邵尧夫击壤集》第一卷的开篇《观大棋吟》一文中,就有元、争、尽、蛮、于、与、离、变、献、挤、乱、厉、迁、爱、号、厘、里、数、万、执、尔、留、刘、携、奸、齐、并、楼、栾、弃,与现代使用的完全一致,还有一些俗字,如舞、归、战、庙、国、举、递、体、学、宁、辞、尽、兴等,虽然与现在的简化字不同,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些字的简易需求。书中还涉及到简化字,如朴、红、虽、仙、炉、梦等。宋代是一个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创新思想,开拓意识,体现在小小的文字上,我们今天的文字发展,离不开历史的传承。
背景资料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大师,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他一生隐居不仕,致力于学问,因讲解易学而成名,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象数之学体系,是理学象数学派的开创者,也是理学诗派的创始人。《击壤集》是邵雍自命名的诗集。最早的版本是宋治平三年(1006年)他自己选定的。后来由他的儿子邵伯温在1091年重新整理出版,邢恕为此书写了后序。绍兴市二十一(1151年)年成书的《郡斋读书志》中,记录了《邵尧夫击壤集》二十卷,并说“歌诗盖其余事,亦颇切理,盛行于时”。这说明在北宋时期,邵雍的著作就已经广受欢迎。作为“北宋五子”之一的邵尧夫,因其在易学领域的成就而受到更多的关注。在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有两部名著都引用了邵尧夫的诗作为整部书的开篇诗,分别是《西游记》中的开篇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玄酒淡无味,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水浒传》中的开篇诗“纷纷五代十国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寻常巷陌犹簪绂,取次园林亦管弦。人老太平无事日,莺花无害照高眠”。2011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支持了宋版古书《邵尧夫先生诗全集》《重刊邵尧夫击壤集》的制作出版工作,由江西美术出版社负责。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物理特征
内容考究
学术价值
校勘价值
辑佚价值
文字价值
背景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