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但真正兴起并得到发展是在明朝中期的抗倭战争中。明代名将
戚继光对
藤牌兵的藤牌和战术进行了研究和改进,使得藤牌兵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到了清初,郑成功正式建立了“藤牌军”,将藤牌兵训练成特种兵,并在驱逐占据台湾的
荷兰人和与清军对抗的战斗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藤牌兵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作战时穿戴的
藤甲、帽子和使用的藤牌都是用特殊的材料和特殊的方法制成的。福建台湾山区长有一种极其坚韧的山藤,将其采来编成藤牌,并在桐油中泡上数月,再晒上数月,如此十余次即做好。
藤牌呈圆盘状,中心凸出,边沿高起,直径3尺,重不过9斤,内编两根藤条用于手臂执持。这种藤牌轻便、入水不湿有
浮力,而且坚韧光滑,能挡住敌人的
箭射刀砍,也能减缓子弹的杀伤力,防御能力极强。
除了藤牌外,藤牌兵还擅长使用片刀等近战武器。他们的战法也很独特,善于伪装,与敌人近距离作战时,能够突然翻滚到敌人面前,用藤牌抵挡敌人的兵器,然后出其不意,用刀袭击。此外,藤牌兵来自南方,特别擅长水战,他们潜入水中,突然出现在敌船旁,用片刀砍杀敌人,敌人的
火器几乎发挥不了作用。
藤牌兵在清朝时期多次参与重大战役,并屡立战功。其中在中俄雅克萨之战中,藤牌兵作为清军中的一支骁勇善战的特殊部队,成功抵御了
俄罗斯帝国侵略者的进攻。
此外,在
康熙帝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悍然进兵
内蒙古自治区。为使大清帝国政权得到巩固,康熙帝御驾亲征,藤牌兵护驾从征,并在
乌兰布通之战大败噶尔丹。
藤牌兵的技艺在福建
永春县外山乡云峰村得到了传承。尽管村中仍有十几位老人在练习藤牌刀这门武艺,但遗憾的是,全村仅有村民林清标一人还保留有藤牌刀的器械。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门武术,相关单位正在积极筹划,以期能够将藤牌兵的技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