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龙体形中等大小,大约长3米,宽0.7米,高1.05米,体重1吨。它身体略似鳄鱼,头小,有一张鹦鹉状的喙嘴,上下颌没有牙齿,靠角质的喙嘴取食,草食为主,可能杂食。因其无牙,又称“无牙芙蓉龙”。芙蓉龙背神经棘非常高大,披如张帆,这种背棘很可能有着调节体温的妙用。
1970年,
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乡芙蓉桥村村民挖地。随便挖下就是几撮箕,碎的,像骨头,但又像石头。此事惊动了当时的地矿部405地质队,派人过来查看,并初步认定是恐龙化石。该年,405地质队会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法奎、
邱铸鼎等专家,历时3个月,于三叠系
巴东县组紫色岩层中发掘清理出三具
芙蓉龙化石。
1981年,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派人前往芙蓉桥,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为期两月,修理装架出三具芙蓉龙骨架。一具归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一具归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具归
国家自然博物馆,均供收藏展出。
无齿芙蓉龙是已灭绝
爬行纲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中国
湖南省桑植县。无齿芙蓉龙长约3米,宽约0.7米,高约1米,尾巴长,四肢短而粗,是体积庞大的四足动物。无齿芙蓉龙是草食性动物,有一张
鹦鹉目状的喙嘴,没有牙齿,进食时以喙嘴切割植物,如同
梳棘龙科的其他物种。背上有长长的背棘,这些帆状物背棘外表类似
二叠纪盘龙目异齿龙与
基龙的背棘,但没那么高,这些背棘可能用来调节体温。
芙蓉龙化石采自湖南桑植芙蓉桥地区,
巴东县组下段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芙蓉龙有如下特征:个体中等大小,体表被鳞,无甲板。头较小。头前部瘦小,后部宽大,顶视为三角形,其后缘呈凹形。上颌无牙,吻端尖小而下弯,呈味状。下颌无牙,下颌孔发育良好。荐前椎24个,荐椎3个。神经棘异常高大,呈左右扁平的条板状。鉴于芙蓉龙具眼前孔、拉长的耻骨和坐骨,封闭式股臼、形态原始的膜质肩带骨,以及部为假跗间关节等特征,可归入
槽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