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岗乡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岗乡
三岗乡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昭觉县下辖的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昭觉县西部。该乡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立,历经多次行政变更,最终于2021年1月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归三岔河镇管辖。三岗乡的总面积为97.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5475人。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三岗政治指导区,属西昌市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划归昭觉县。
1950年,设昭觉县光华政治指导区,辖碗厂、普诗、玛增依乌3乡。
1951年11月,设山岗乡。
1960年,并入滥坝乡。
1961年,析置山岗乡。
1972年,乡改公社。
1978年6月,析瓦呷公社置三岗、烂坝2公社。
1985年,公社改乡。
1993年,并入洒拉地坡乡
1994年,析置三岗乡。
2021年1月,撤销宜三岗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三岔河镇管辖。
地理
位置境域
三岗乡地处昭觉县西部,东邻库莫、博洛、四开三乡,南接洒拉地坡乡,西连喜德县洛哈镇,北靠喜德县米市镇,区域面积9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岗乡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
气候
三岗乡属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冬寒多雪,春冷少雨,夏秋同季多雨,日照少,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7.1℃,极端最低气温-41℃(1962年3月);7~8月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27℃(2006年7月)。年平均日照时数1870小时,年总辐射102.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180天(一般为4月下旬~10月上旬)。农作物生长期平均165天,无霜期年平均90天,最长120天,最短15天。年平均降水量1132.5毫米。
水文
三岗乡境内河道属金沙江水系,境内水网密布,发源于妈姑梁子东麓的西罗河由北向南,经玛孜普、萨呷呷莫滴、杨棚、宜坡博收4个村出境,境内河道全长29.9千米。
生物多样性
三岗乡境内有野生动物红腹角雉等;野生种植物有党参、蓝星、半夏等。
自然灾害
三岗乡主要自然灾害有低温、冰雹、洪涝、干旱、大雪霜冻等。最严重的一次大雪灾害发生在2008年3月,造成境内交通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560万元。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三岗乡辖萨呷呷莫滴、宜坡博收、杨棚、马孜普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三岗乡下辖4个行政村,三岗乡下辖萨呷呷莫滴村、马孜普村、杨棚村和宜坡博收村等4个行政村。
人口
2011年末,三岗乡辖区总人口4201人。总人口中,男性2185人,占52%;女性2016人,占48%;14岁以下1218人,占29%;15~64岁2525人,占60%;65岁以上458人,占11%。人口均为彝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长率5.3‰。
截至2019年末,三岗乡户籍人口5475人。
经济
三岗乡有农业耕地面积7616亩,全部为旱地,以种植马铃薯、荞麦、燕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536吨,其中马铃薯2434吨,荞麦99吨,燕麦3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生羊、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574头,年末存栏2424头;羊饲养量33953只,年末存栏16189只;牛饲养量2446头,年末存栏1674头;马饲养量607匹,年末存栏607匹;家禽饲养量4.5万羽,年末存栏2万羽。
2019年,三岗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末,三岗乡有小学4所,在校生308人,专任教师1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三岗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个;农家书屋1个,藏书7548册。
2011年末,三岗乡有体育场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三岗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病床4张,固定资产总值3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5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三岗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2户,人数949人,支出56.9万元,比上年增长1%,月人均50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0.9万元,比上年增长3%。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87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三岗乡有移动通信基站1座;移动电话用户241户。
2011年末,三岗乡有“村村通”电视接收机135台,覆盖率100%。
交通
2011年,三岗乡境内有307省道过境,境内长10千米。乡道长10千米;村道长6千米。
历史文化
三岗乡的地名来源于彝语“萨呷”,意为最富裕的山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生物多样性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人口
经济
社会事业
教育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交通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