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论是南传七论之一,简称毗崩伽(分别),为《
巴利三藏》中论藏的组成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系整理教法中重要的法数、学处,而以问答方式叙述的论书。在南传七论中,位列第二,次于《法集论》,但不论就论藏的发达史或本质意义而言,本论都具有列居第一位的重要性。在北传说一切有部诸论中,最类似本论的是《法蕴足论》。《分别论》分为十八品,论述蕴、处、界、谛和根等十八种佛教概念,它经常与说一切有部的《法蕴足论》相提并论。
《分别论》全书由十八分别(品)组成,前十五品的每品各分经分别、论分别、问难三部分解说,后三品的每品各分本母和广释二部分解说。所论述的要点系依教理行果的次序,内容则以三学为基准。
英文译本由U Thittila翻译,书名为《The Book of Analysis》,1969年由Bristol: Pali Text Society出版,亦可在SuttaCentral网络版找到。
本书原典已由戴维斯夫人校订出版(P. T. S.,1904)。另有佐藤密雄的日译本,收在日译《
南传大藏经》卷四十六、四十七。注释本有
觉音《除痴迷论》(Sammoha-vinodani),已由佛授(A. P. Buddhadatta)校订出版(P. T. S.,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