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号航天飞机(外文名: Endeavour Space Shuttle,代号:OV-105)是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KSC)旗下,第五架实际执行太空飞行任务也是最新的一架航天飞机,是美国用于替补挑战者号的航天飞机。
奋进号航天飞机1991年建造完毕,于1992年开始服役,也是美国宇航局建造的5架航天飞机中的最后一架。名字来源于18世纪英国探险家
詹姆斯·库克的考察船。奋进号船体高36.6米,宽23.4米,重71吨,造价超过20亿美元。首次飞行是在1992年5月7日(STS-49号任务),负责的任务中有不小比例是作为国际
空间站计划的支援。2011年5月16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
成功发射升空,开始其19年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太空使命,同时也是
30年的航天飞机发射计划
倒数第二次航行。2012年9月21日,奋进号航天飞机抵达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
,于10月份移交给位于洛杉矶市内的加州科学中心。
截至2011年5月奋进号航天飞机共执行25次飞行任务,共在太空度过了280天9小时,绕行地球4429圈,总飞行距离达到1.65亿公里。
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奋进号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架航天飞机。1986年1月28日,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解体。1987年8月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建造一架新的航天飞机替代挑战者号。随后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征集这架航天飞机的名称。1989年5月10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宣布,将正在建造的这架航天飞机命名为“奋进号”,编号为105号轨道器。奋进号是美国航天飞机中首架以公开征名竞赛的方式由美国的中小学生命名的航天飞机,由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总统于1989年宣布。按照美国航天飞机的命名惯例,“奋进”号名字也是源自一艘早年的调查研究船,是传奇的
詹姆斯·库克在1768年远征时所搭乘的一艘368吨级的
三桅帆船“奋进”号,当时是它造成下水后的首次出航。由于是艘英国籍的船只,因此“奋进”号的名字是英式英文的“Endeavour”而非美式英文“Endeavor”。
研制历程
奋进号航天飞机是根据美国总统里根的决定制造的,它是美国所制造的第6架航天飞机,用于替代1986年初升空爆炸的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奋进号的承造单位为美国洛克韦尔公司,飞机造价20亿美元。从1987年8月签定合同到1991年4月轨道器出厂共用3年零8个月的时间,“奋进号“航天飞机1991年4月25日在
加利福尼亚州的
棕榈谷建成。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轨道器运抵
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台后,美国航宇局(
美国航空航天局)按传统作法于1991年6月对轨道器发动机进行试车。经对3台主发动机22秒点火试车发现,1、2号发动机
氧气泵震动和声音异常。为此,NASA决定装上为亚持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下次发射准备的3台主发动机。
奋进号航天飞机于1991年4月出厂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于1992年5月7日开始了为时9天的首次飞行,其任务代号为STS-49。
服役
奋进号建成于1991年4月25日,造价超过20亿美元,耗时近四年。1992年5月7日,奋进号开始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同年5月14日,宇航员在“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将修复了的
的第六代通信卫星重新送入太空。1992年9月12日,奋进号首次将女宇航员送入太空。1993年6月25日又修复了一颗欧洲科学
。同年12月5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又一次将修复了的
送入太空。1998年12月,“奋进号”航天飞机为
国际空间站实现了第一次模拟对接。奋进号航天飞机于2001年4月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了加拿大研制的巨型机械臂。这个机械臂长达17米,质量为1.63吨,非常结实、灵活且功能多,能够为
完成安装压力舱和
电池板等作业。
奋进号服役期间执行了许多重要任务,如:营救未进入轨道的国际通信卫星、多次携带
欧洲“空间实验室”、在轨回收欧洲“尤里卡”科学实验卫星、发射
“跟踪与
”F、多次携带美国“太空雷达实验室”、在太空安装“紫外天文”2观测台、在太空释放并回收“奥斯特”卫星,回收日本的“空间飞行器单元”在太空释放并回收“斯巴坦”207
卫星、在太空开展可充气天线试验、与和平号
对接飞行、为空间站运送补给设备和生活用品、在太空
地球表面三维立体地图等。奋进号还多次完成建造
国际空间站相关任务,如为国际空间站送去美国
团结号节点舱1、巨型太阳能电池板、“莱昂纳多”多功能后勤舱、移动基座系统、希望号日本实验舱、欧洲宁静号节点舱3和瞭望塔号观测舱等。
2011年5月16日8时56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
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执行STS-134载人航天任务,这是“奋进号”的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此次飞行载有6名宇航员,任务计划为16天,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送去用于寻找
暗物质的阿尔法磁谱仪。
退役
2011年6月1日,
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结束了其最后一次任务,随后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退休。
2012年9月21日,退役的“奋进”号航天飞机“趴”在一架经过改装的
的背上,飞回到它的出生地——
洛杉矶,将被永久保存在加州科学中心供人参观。
技术特征
奋进号高36.6米、宽23.4米、重71吨,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外形与其他航天飞机一样,但内部有很大的改变。它加装了着陆用减速伞,采用了新的IBM AP-101S计算机(
存储量增加两倍、处理速度提高3倍、重量和体积减小一半,而且省电),并使用了新的导航系统和卫星跟踪器。此外,奋进号还改进了事件控制器、气体发生器、燃料泵和辅助电源,采用了冗余密封和一些新材料。这些改进措施使奋进号航天飞机的留空时间在太空中提高到28天,是其他航天飞机的两倍。
奋进号在轨道器后部增加了一个低温贮箱,故能携带更多的燃料,在太空中可以持续飞行28天左右;在舱内新增了先进的抽水马桶和空调设备;增大了机身前段中层的空间,用于存放更多的食品、衣物和个人用品;用一个新型废物管理系统和一个可去除
二氧化碳的再生装置替代了原设计的氢氧化肛系统;装备了先进的导航系统。
2003年至2006年期间,奋进号升级了主要硬件,具体包括:新型
计算机、快速测量和导航设备、增强型事件控制器和多路信号分离器以及固态星跟踪定位器、改良前轮操控结构和为
航天飞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的改进型辅助动力装置。后来,为了提高和扩展轨道飞行性能,奋进号还采用一些新型硬件进行改装,主要包括:配置12米直径的阻力伞,可减少航天飞机滑行距离300~600米,从而减少了着陆起落架与制动器上的拉力,缩短了机场跑道长度。
为了让奋进号能在国际空间站附近再多持续停留3~4天时间,在2005至2006年期间,
美国航空航天局改装了空间站至航天飞机的动力变换系统(SSPTS)。2007年8月,奋进号在执行STS-118任务中,就开始使用动力变换系统。2007年8月,奋进号在执行STS-118任务中,就开始使用动力变换系统。
运行纪录
奋进号首次飞行始于1992年5月7日,截至2011年5月共执行25次飞行任务,其中包括运送宇航员升空对“
哈勃空间望远镜”
太空望远镜进行首次太空维护。奋进号共在太空度过了280天9小时,绕行
地球4429圈,总飞行距离达到1.65亿公里。
参考资料
绝唱之旅
2011年5月16日12时56分,奋进号航天飞机从美国
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飞往
国际空间站,执行STS-134任务。此次
空间站任务是“奋进”号航天飞机的终极任务,随着任务执行完毕,“奋进”号航天飞机退役。此次发射是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升空,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阿尔法磁谱仪2被安放在
上,用于寻找
反物质组成的
宇宙、寻找
暗物质的来源。这一项目由
华裔
获得者
负责,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6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了该项目。
推迟发射
美国航空航天局2011年4月29日宣布,由于“奋进”号航天飞机附属电力装置加热器出现技术故障,奋进”号原计划29日升空,其发射将至少被推迟到5月2日进行。美国航天局表示,“‘奋进’号的发射将不会早于5月2日14时33分(北京时间3日2时44分),工程师需要足够时间处理导致今天发射被推迟的故障。”
“奋进”号原计划2011年4月29日升空,但在倒计时过程中,工程师发现,其附属电力装置加热器的一套电路失灵。
航天飞机在轨道运行时,加热器可以防止附属电力装置内的联氨冻结。
美国航空航天局2011年5月6日发表声明宣布,“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发射日期由10日推迟到最早16日。声明说,航天局项目官员当天下午讨论后决定,“奋进”号的发射日期不早于美国东部时间16日8时56分(北京时间20时56分),在此之前,技术人员继续维修并测试导致“奋进”号推迟发射的电路问题。此外,项目官员还决定将“奋进”号的任务期由14天延长至16天。如果“奋进”号在5月26日之前仍不能升空,其发射将被推迟到6月份。
发射升空
奋进号航天飞机于当地时间2011年5月16日8点56分从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按照计划这将是奋进号最后一次太空之旅。在此次编号为STS-134的任务中,奋进号将搭载着六名机组人员,分别是:指挥官
马克·凯利(Mark Kelly)、宇航员约翰逊(Greg H. Johnson)、
欧洲航天局宇航员维托利(Roberto Vittori)与
美国航空航天局航天专家查米托夫(Greg Chamitoff)、费斯特尔(Andrew Feustel)与费克(Mike Fincke)。
据官方估计,当天有包括吉福兹在内的50万名观众涌进
肯尼迪航天中心及其周边观测点目送“奋进号”升空。不少人从15日开始就在附近的
海滩、公园、天台、
轮船等地占据最佳位置,通宵等候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甚至有外地游客自4月底“奋进号”首次被推迟发射以来就一直守候在佛罗里达等待发射。
太空行走
2011年5月18日6点14分奋进号航天飞机安全地和国际
空间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 ISS)对接。宇航员费斯特尔和查米托夫于2011年5月20日进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以完成STS-134原定任务。之后宇航员费斯特尔和费克又于2011年5月22日10点12分完成了第二次太空行走任务。STS-134的第三次太空行走和进行国际太空站维修任务是由宇航员费斯特尔和费克在2011年5月25日完成的。 他们为国际太空站
电力系统安装了电缆,并维修了无线通讯系统。接着,宇航员费克和查米托夫又在2011年5月27日进行了长达七个半小时的第四次也是STS-134最后一次太空行走。
返回地球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2011年5月29日11点55分脱离国际太空站,开始返回地球的行程。经历了两天返航飞行,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2011年6月1日凌晨2点35分在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卡纳维尔角安全降落。 这是
美国航空航天局第25次决定让
航天飞机在夜间着陆。
2011年6月1日,奋进号航天飞机结束了它的最后一次任务STS-134返回地球。在这次飞行中,指挥官
马克·凯利和机组人员将阿尔法磁谱仪送到了
国际空间站。
相关事件
背离潮流的“沃尔夫条款”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2011年5月16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全球媒体广为关注。这无疑是中国科技界和媒体高度关注的事件,因为除了“奋进”号本身,阿尔法磁谱仪这个由
诺贝尔奖得主
丁肇中主导的项目也备受瞩目。这个项目旨在寻找由
反物质组成的
宇宙,并由许多中国科学家参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记者在采访“奋进”号发射时被拒之门外,原因是依据一项被美方人士认为是“歧视性”的“
沃尔夫条款”。根据此条款,
美国航空航天局取消了已给予中国记者的采访通行证。因此,当“奋进”号载着中国科学家付出心血的阿尔法磁谱仪奔向太空时,中国记者无法像其他国家的记者一样,亲临现场观看
航天飞机升空,也无法参加航天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这无疑令人感到
莫大的遗憾。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沃尔夫条款”的出台,揭示了美国鹰派政客对于中国近年来和平发展的内心焦虑与无奈,同时也暴露了他们的短视。事实上,即使在美国,“
沃尔夫条款”也并未得到广泛支持,甚至遭到了一些美国科学家的批评。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理查德·米尔纳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歧视性”的决定,最终也将对美国自身造成伤害。
随着这一引发广泛争议的条款生效,中国记者不幸成为首批直接受害者,被拒之
肯尼迪航天中心门外。然而美国主流媒体在此次事件中几乎全都保持沉默,无人站出来批评沃尔夫的行为。由此可见,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并非毫无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