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日记》是本雅明的著作。《莫斯科日记》记录了本雅明的莫斯科之行,本雅明的莫斯科之行可谓一次苦旅:本雅明对阿丝雅•拉西斯的情是苦涩的,爱到深处,男儿柔肠,丈夫落泪;本雅明的处境是艰难的,天寒地冻,语言不通,囊中羞涩。然而,一个热爱着怒放于冰天雪地里的
圣诞玫瑰的人,内心必定生动而丰盈,情致满满。随着一双敏锐的眼和一颗敏感的心,读者跟随本雅明在遥远的
莫斯科走街串巷,在剧场与影院逗留,在教堂与博物馆驻足,在闹市与乡野徜徉,在店铺与货摊流连。尽管本雅明此次行程短暂,交往有限,但本雅明对当时
俄罗斯社会的政治生态、经济形势、民众生活等诸方面的观察可谓深刻而敏锐,这段遥远的莫斯科记忆,因为这份苦情、细腻与忧郁,格外值得珍视。《莫斯科日记》由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郑霞女士根据德文版译出。
导致他成行的有三个因素:首先,他不能忘怀昔日在
意大利卡普里相遇 的情人、立陶宛女导演阿斯娅·拉西斯;其次,他想近距离观察俄罗斯的情形,以便考虑久悬未决的德国共产党党籍问题;最后,他要为提供川资的报纸写报道。《莫斯科》等长文于1927年初发表。《莫斯科日记》是
瓦尔特·本雅明去世后四十年才发表的,这显然是他自己的意愿。本雅明满心希望为
俄罗斯文学界贡献自己
德国文学和德国文化知识,然而他所看到的
苏联现实却令他大失所望,终于不再抱幻想。《莫斯科日记》对前苏联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都有坦率的批评。 《莫斯科日记》的另一核心内容是本雅明自己和阿斯娅的尴尬关系。阿斯娅此时已另有男人(德国导演伯恩哈德·赖希)。在死前出版的回忆录《职业革命家》里,阿斯娅用了一个章节写
瓦尔特·本雅明。据说她的回忆录与本雅明的《莫斯科日记》大有出入。
罗曼·罗兰(1866—1944),
法国著名作家,1915年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和《
母与子》。他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也是“
十月革命”坚定的支持者。1935年他应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
苏联。上到
约瑟夫·斯大林,下到一般民众,在与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他看到了蒸蒸日上的苏联确实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当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官僚主义的作风,广大农民和一般老百姓的贫困生活。在其自愿封存50年的《莫斯科日记》中,有着对苏联的详尽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