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益(原名陈少卿),男,1914年1月2日出生,广东
潮州市人。上海中国公学大学毕业。中国新闻家,翻译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代表作《梅益论百科全书》。曾翻译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作品。1959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视台。2003年9月13日在京逝世,享年90岁。
梅益,1913年1月2日生于广东潮州市,毕业于城南小学,金山中学,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1931年到
北平市从事报刊的编译工作,1935年在北平(今北京)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共
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后任书记。创办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译报》、《每日译报》,并主编《华美周刊》 、《求知文丛》 、《 上海一日》 。1938年翻译英文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梅益,原名陈少卿,1913年1月2日生于潮州西门(今
湘桥区)一户贫困的人家,父亲陈彦生在
韩江划船度生。梅益上学晚,13岁才在城南小学毕业,同年考上了潮州省立四中,也就是金山中学。
因为家里穷,梅益的哥哥小学毕业后就到药铺记账。梅益刚毕业,父亲就到处托人,让他当学徒或干别的差事。学校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梅益却因缴不起学费而未能入学。后经其兄的同学龚文河告知校长
杜国庠。杜国非常同情梅益,遂破例不收学费让其入学。梅益借了别人学过的课本,就这样上学了。
上学之后,梅益很用功,课外还读了不少书刊。后来,因为参加地下革命工作,哥哥被捕、龚文河牺牲,杜校长被逼出走,这些都给梅益极大的刺激,他产生了离开
潮州市的愿望。高一下学期,梅益班里有3位同学要到
上海市读大学,要他一起去。于是,他们4个人一起到了上海,买了伪文凭,考进了由
胡适和
马君武先后当校长的中国公学。但是梅益不但交不起学费,连吃饭也没钱,深秋时候又害了
伤寒。当时在中国公学读书的潮州人洪应老师,给他找到回城南小学教书的机会,另一位做纸张生意的郑雪痕先生给了他30元,就这样梅益又回到潮州,在城南小学任教,月薪27个龙银。
教了一年半的书,1932年夏天,梅益独自到
北平市,一面寻找革命组织,一面到
中国国家图书馆自学英文。从1934年开始,他在北平的《
晨报》、
天津市的《
庸报》、
上海市的《
申报》等副刊和一些刊物发表一些散文和译作,开始靠稿费度日。
1935年初,梅益参加“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秋赴上海,在上海一民立中学教书,可是很快因为他让班上的学生参加示威游行而被学校开除。
后来,梅益和上海“左联”的负责人共同编机关刊物《每周文学》。1937年,梅益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沦陷后,为突破日伪的新闻封锁,梅益和
夏衍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出版了四开日报《译报》。《译报》是完全刊登翻译消息、文章的报纸,
南京大屠杀和
八路军胜利的消息就是在当时
上海市这家唯一的中文报纸报道的。1938年《译报》改名为《每日译报》后,梅益任总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主持《译报》,并筹办新四军
江淮大学及南通学院,1942-1945年在中共华东局宣传部任职。
1957 年当选为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78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党组第一书记,《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86~1996年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1987~1990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
曾任全国政协第一、五届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梅益论广播电视》《梅益论百科全书》,译有《西行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