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辂存(字景商,号鹜生),出生于
福建省安溪县,曾任
清代官员,参与了晚清时期的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他被外放到
江苏省担任
道员。辛亥革命后,回到国内,成为福建谘议局议员和咨政院议员,还担任过福建暨南局局长。民国时期,他曾当选为国会议员,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工作。
林辂存自台湾返回故乡后,进入县学学习。他在经济特科考试中表现出色,参加了由
康有为等人在北京发起的“保国会”。他向朝廷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主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增强
中原地区的实力。因此,他被任命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
随着
慈禧重掌政权,变法失败,林辂存被外放,改任
道员,先是在
江苏省任职,后又调至
广东省,获得三品衔和二品顶戴。他还曾在
福建省多个地方的书院任教多年,并捐赠资金用于教育事业。他的父亲创办的私塾也转型为
兰圃学校,教授新式课程。之后,林辂存前往南洋等地考察教育和工业,并在
印度尼西亚的日惹中华学校担任校长及总商会顾问。在此期间,他积极推动革命活动,鼓励和支持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辛亥革命后,林辂存回国,被选为福建谘议局议员和咨政院议员,同时担任福建暨南局局长。他还被选为福建临时省议会议员和华侨议员。1913年,第一届国会成立时,他再次当选为国会议员,并担任福建暨南局总理,致力于促进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投资和发展。
在民国年间,林辂存继续作为国会议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获得了
国民政府颁发的
嘉禾勋章,并兼任
开国纪念章。他还被选为立法院议员,尽管最终没有就职,但在众议院议员的职位上,他被授予三级嘉禾章。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回到了家乡,负责修订家族族谱,并出资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