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路始建于1919年,是贯通
鞍山市南北的中枢街道,1953年11月正式定名为胜利路,一直沿用至今。
胜利路始建于1919年,至今经历了五次更名,多次改造。回首昔日的胜利路,就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着这座城市沧海桑田的发展历程。路边大杨树、老式
苏联楼、和平电影院……在钢城人眼里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如今,这一切都将走进人们的记忆里,化为永恒。
据《辽阳乡土志》记载:“出城(辽阳)……由八里庄经首山岭、沙河铺涉河而南,经栗山屯(今
立山区)、长店铺至
鞍山站(鞍山古城)入海界。”这一交通路线,北起沙河铺城(已毁)经沙河桥、立山、胜利广场,抵鞍山古城,所以称之为辽南古道,也就是今日的胜利路。
辽南古道,直至今天,仍是一条繁荣的重要通路。八十年前的景况,如今已变成高楼林立、车流不断,成为
鞍山市最重要的街道之一。
胜利路贯穿铁东、立山二区,南起烈士山正门,北至沙河桥北,接鞍辽公路。1945年8月前叫“大宫通”,1946年改名为
中正路,1949年1月改名林彪路,1950年南段改名长安街,北段改名胜利路;1953年11月正式命名为胜利路。
路段延长:1938年胜利路仅有南永昌街一段。当时两侧仅有日式中小学校、寺庙和少量住宅,很多地方都为空地。1939年起,胜利路向北延伸到沙河南400米处,路宽40米,车行道宽24米,分期修建了宽6米、厚21厘米的柏油路面。但当时两侧商场和二层住宅寥寥无几。
路面改造:1950年,胜利路正式开始改建,1957年,立山广场以南的车行道分别加宽到17米、22米和24米,最窄处为14米,铺装厚度增加到46—51厘米。1960年全路车行道的柏油路面基本完成。1963年路面全部配套完成,全长7553.9米(不包括两个广场和沙河桥)。其中,车行道宽14—24米,人行道宽4-18米。
路灯改造:胜利路两侧最初为
白炽灯,照明不亮、耗电不少。1967年,白炽灯被高压汞灯代替。1976年又更换为高压钠灯。
植被改造:最早,胜利路两旁栽种的是
槭树,后来槭树枯死,又改栽
垂柳,并栽植草坪和花卉,基础种植地段种植了大杨树,最终形成了一条美丽的风景街路。
建筑变迁:从1953年起,胜利路两侧开始兴建
鞍山钢铁集团职工住宅并建有商店。少年宫附近钟楼变为
城市规划展示厅;人民公园变成
上海人民广场;人民商场变为大型超市等等。市府广场北沿路建有
耒阳市图书馆、胜利宾馆、人民商场、人民公园、电业大楼等;立山广场南北有饭店、银行、
立山区机关、三院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