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或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例如:ax+2b,-2/3,b^2/26,√a+√2等。
注意:
1、不包括等于号(=、≡)、
不等号(≠、≤、≥、\u003c、\u003e、≮、≯)、约等号≈。
2、可以有
绝对值。例如:|x|,|-2.25| 等。
简介
代数式是一种常见的解析式,对变数字母仅限于有限次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解析式称为代数式,例如
等都是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称为代数式。
注意事项
关于代数式的分类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按代数式给出的初始形式分类,例如 虽然可以化简为,但它仍然是分式;又如 虽然可以化简为,但它仍然是无理式。
2、要按实施于指定的变数字母的运算分类。例如对于变数字母 x ,式子是有理式,式子是无理式。
发展
代数式概念的形式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13世纪,
斐波那契(Fibonacci,L.)就开始采用字母表示运算对象,但尚未使用运算符号,韦达(Viete,F.)于 1584-1589年间,引入数学符号系统,使代数成为关于
方程的理论,因而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代数式的创始人,
勒内·笛卡尔(Descartes,R.)对韦达的字母用法作了改进,用拉丁字母表中前面的字母 a,b,c,... 表示已知数,用末尾的一些字母 x,y,z,... 表示未知数,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Leibniz,G,W.)对各种符号记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发展并完善了代数式的表示方法。
分类
有理式
有理式包括整式(除数中没有字母的有理式)和分式(除数中有字母且除数不为0的有理式)。这种代数式中对于字母只进行有限次加、减、乘、除和整数次乘方这些运算。
整式有包括
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或者是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和
多项式(若干个单项式的和)。
1.单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代数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齐次多项式:各项次数相同的多项式叫做齐次多项式。
不可约
多项式:次数大于零的有理系数的多项式,不能分解为两个次数大于零的
有理数系数多项式的乘积时,称为有理数范围内不可约多项式。
实数范围内不可约多项式是一次或某些二次多项式,
复数范同内不可约多项式是一次多项式。
对称多项式:在多元多项式中,如果任意两个元互相交换所得的结果都和原式相同,则称此多项式是关于这些元的对称多项式。
同类项:
多项式中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无理式
我们把含有字母的根式、字母的非整数次乘方,或者是带有非代数运算的式子叫做无理式。无理式包括根式和超越式。我们把可以化为被开方式为有理式,根指数不带字母的代数式称为根式。
我们把有理式与根式统称代数式,把根式以外的无理式叫做超越式。
书写格式
(1)两字母相乘、
数字与字母相乘、字母与括号相乘以及括号与括号相乘时,乘号都可以省略不写。如:“x与y的积”可以写成“xy”;“a与2的积”应写成“2a”,“m、n的和的2倍”应写成“”。
(2)字母与数字相乘或数字与括号相乘时,乘号可省略不写,但数字必须写在前面。例如“”要写成”2x”,不能写成“x2”;“长、宽分别为a、b的长方形的周长”要写成“”,不能写成“”。
(3)代数式中不能出现除号,相除关系要写成分数的形式
(4)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乘号(也可以写作 · )仍应保留不能省略,或直接计算出结果。例如“”不能写成“”,最好写成“”。
数式的运算
合并同类项:把
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足“+”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添括号法则:添括导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
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产生
在古代,当算术里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各种数量问题的解法后,为了寻求有系统的、更普遍的方法,以解决各种数量关系的问题,就产生了以解
代数方程的原理为中心问题的
初等代数。
代数(algebra)是由算术(arithmetic)演变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什么年代产生的代数学这门学科,就很不容易说清楚了。比如,如果你认为“代数学”是指解这类用符号表示的代数方程的技巧。这种“代数学”是在十六世纪才发展起来的。
如果我们对代数符号不是要求象现在这样简练,那么,代数学的产生可上溯到更早的年代。西方人将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刁藩都看作是代数学的鼻祖。而在中国,用文字来表达的
代数问题出现的就更早了。
“代数”作为一个数学专有名词、代表一门数学分支在我国正式使用,最早是在1859年。那年,
清朝数学家里
李善兰和英国人韦列亚力共同翻译了英国人棣么甘所写的一本书,译本的名称就叫做《代数学》。当然,代数的内容和方法,我国古代早就产生了,比如《
九章算术》中就有
方程问题。
初等代数的中心内容是解
代数方程,因而长期以来都把代数学理解成有关代数方程的科学,数学家们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代数方程的研究上。它的研究方法是高度计算性的。
要讨论代数方程,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实际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带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代数方程。所以初等代数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代数式。由于事物中的数量关系的不同,大体上初等代数形成了整式、分式和根式这三大类代数式。代数式是数的化身,因而在代数中,它们都可以进行四则运算,服从基本运算定律,而且还可以进行
有理数指数的乘方和开方两种新的运算。通常把这六种运算叫做代数运算,以区别于只包含四种运算的算术运算。
在
初等代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
代数方程的研究,也促进了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将算术中讨论的整数和分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使数包括正负整数、正负分数和零。这是初等代数的又一重要内容,就是数的概念的扩充。
有了有理数,初等代数能解决的问题就大大的扩充了。但是,有些代数方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没有解。于是,数的概念在一次扩充到了
实数,进而又进一步扩充到了
复数。
那么到了复数范围内是不是仍然有代数方程没有解,还必须把复数再进行扩展呢?数学家们说:不用了。这就是
代数里的一个著名的
定理——
代数基本定理。这个
定理简单地说就是n次
方程有n个根。1742年12月15日
瑞士数学家
欧拉曾在一封信中明确地做了陈述,后来另一个数学家、
德国的
高斯在1799年给出了严格的证明。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