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继之,出生于1935年,瞿颖之父。花鼓戏演员,精神铄,思维敏捷。
代表作《三里湾》《柯山红日》。
人物生平
瞿继之,
瞿颖之父。花鼓戏演员,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书画、唱歌、健身、摄影等均有建树。舞台上擅长文生武生,塑造过一百多个角色,代表性的花鼓戏剧目有《三里湾》(饰马有翼)、《柯山红日》(饰吉桑)等。后又酷爱电影艺术,常以群众演员的身份进入银幕,并在《
芙蓉镇》、《诗人毛泽东》等多部影片中露面。
参演电影
《谁是强者》扮演赵科长
《诗人毛泽东》扮演毛泽东的私塾先生
一个群众演员的演艺路
采访时间:
2004年7月30日中午13时30分至18时;
2004年8月4日上午8时。
采访地点:
人物简介:
瞿老很守时,记者与他预约中午见面,他特放弃午睡,专门在家等候,还将自己几十年来从艺历程中的照片、文字资料等搬了出来,等待挑选。
户外温度高达38
摄氏度。瞿老早就调好了空调,空调房中嗖嗖凉风让交谈的气氛立即变得恬静舒适。瞿老从艺时间长、爱好又广泛,我们的谈话不知不觉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在《芙蓉镇》当群众演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瞿继之从湖南花鼓剧团内退,工作比较清闲。他年轻时就渴望在电影中扮演角色,但梦想始终未能实现。瞿继之一直把花鼓戏舞台当作是追逐电影梦想的平台。
1986年,
湖南省文联一位同志给瞿继之捎信,由
谢晋执导、
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
芙蓉镇》正在寻找群众演员。瞿继之喜出望外,《芙蓉镇》描写的就是文革中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的故事,这是一个难得的农村题材影片,对他的吸引力非常大。
当年瞿继之在花鼓剧团时,先后到过江华、
岳阳市、
常德市等地体验过农村生活。每天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一同劳作,寻找农民身上特有的“味道”。瞿继之犁田、扮禾、插秧等农村活计样样精通,与农村结下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谢晋选定了几个重要群众演员,瞿继之因农村的生活体验非常深刻,被选进剧组,扮演一个农村民兵。
瞿继之演的戏很简单,双手押着“批斗份子”出场、退场,只有几句台词。但这个动作贯穿剧情前后,露面时间达10分钟之久。
他每天除了演几个镜头外,其余时间便与剧组商讨工作。有时,他还充当了演员们的按摩师。瞿继之在农村生活过多年,完全懂得农民朋友质朴的感情。剧组许多人来自
上海市,语言方面与当地老百姓交流困难。瞿继之能讲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湘西话,剧情中凡需与农民打交道的,都是瞿继之出面联络。
瞿继之没想到,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就与名导名家们一起合演。在王村拍摄四个多月时间,瞿继之与
谢晋、
姜文以及许多当地农民成了铁杆朋友。群众演员也是演员
瞿继之在花鼓戏剧团练过扎实的舞台基本功,具有较强的表演技能。加之他的身材匀称,长相英俊潇洒,很多导演纷纷找他扮演群众角色。
尽管群众演员的戏不多,但瞿继之每次都慎重对待,决不马虎半点。2001年,瞿继之在一部关于韶山农民运动的影片中扮演叫化子,其中有一个叫化子被地主打死在山上淋雨的镜头。导演怕他老人家感冒要给他打伞,可瞿继之执意不肯,一动不动地躺在了地上淋雨。瞿继之拍戏较真的劲常让人心服口服。在《金海情》的电视剧中,他扮演一个犁田的农民,当时正是寒冷的正月,北风中夹着细雨。剧组给他找来棉衣棉裤准备试镜,但瞿继之穿着单裤,披一件蓑衣,赶着牛在水田里忙碌,他说这样才像一个真正的农民。在《诗人毛泽东》中,瞿继之扮演毛泽东的私塾先生,角色需要剃成光头。瞿继之毫不犹豫剃光了头发,“只要为了演出,剃光头不要紧,头发还可以长出来嘛。”那段时间,瞿继之突然戴着帽子,弄得邻居们纷纷打听缘由。
淋雨、受冻、甚至挨打,在群众演员中是经常要面对的,瞿继之为了追求真实感受,常常也是真实面对。在电视系列剧《望月湖的故事》中,他扮演一个鞋店的老板,因为鞋子质量原因顾客与老板吵架,顾客对着老板右嘴角一拳。瞿继之白白挨了一拳。
瞿继之接到群众演员的角色后,还常常借着剧本体会人物的心理。《谁是强者》中,瞿继之饰演采购员赵科长,剧组安排演员衣服时,漏掉了瞿继之。他反复熟读剧本后,干脆自己设计服饰,将一件破烂的“列宁装”衣领卸掉,再用硬纸板塞在衣的夹层中。服装极具表现力,非常符合剧情。
群众演员的演技一般都不太高,拍摄中常常笑场。瞿继之在《韶山星火》中扮演一地主,面对贫民百姓抢粮时,身旁一饰家丁的群众演员将“反了,反了”念成“晃了,晃了”,几十名群众演员哄笑一团。拍戏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局面很难控制。台上唯独瞿继之庄严镇定,板着脸大声对群众演员说道:“这是拍戏,严肃点!”现场立即静悄悄。瞿继之常常成为了群众演员中领袖级的人物。
有时群众演员根本没有台词,甚至只出现一大群人的背影。有一次,台上
八路军司令正在作动员,台下一大群群众演员应表现一副拥护状。有一个群众演员扯着瞿继之的衣服说:“散了后,咱们用片酬去撮一顿!”瞿继之怒目以视。散场后,他把那位演员骂得狗血淋头。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瞿继之时常要给导演提建议。电视剧《
帅大姐》中,导演安排一出“踩杠子”的镜头,将人犯坐着踩,瞿继之向现场导演建议,应该是“跪着踩”,与导演发生激烈的争执。瞿继之引经据典,导演只得心服口服地接受他的意见。
群众演员也是演员。瞿继之拍戏一丝不苟,他常说,电影是一门遗憾艺术,为了少些遗憾,拍摄时当然要用尽全力,哪怕只是一位群众演员。
群众演员的殊荣
2002年5月2日,这天对瞿继之老人来讲难以忘怀。拍摄了16年后的《
芙蓉镇》原班剧组人员重返当年拍摄的地方。瞿继之作为剧组惟一邀请的群众演员参加了这一活动。
谢晋、
姜文、
徐松子等23人来到了湘西
永顺县王村。大队人马分乘三艘游船,还未靠近芙蓉镇码头时,远远就看到岸上黑压压的人群翘首等候,秧歌队、腰鼓队、龙狮队列队欢迎。
“16年重返
芙蓉镇”活动在王村一个操坪前举行。瞿继之当作神秘嘉宾出现在舞台时,姜文冲上前紧紧把瞿老抱了起来。年近80岁的谢晋导演握住瞿继之的手泪流满眶地说:“谢谢你,你与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民朋友交往最多,剧目的成功,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这也有你的功劳啊……”
瞿继之与剧组的主角们一起受到了湘西人民的热情欢迎,和当地百姓一起吃
社饭、枞菌、腊肉、血粑,跳摆手舞,玩九子棒……这恐怕是所有群众演员未能遇到的礼遇。
期待成为男主角
十多年来,瞿继之已在几十部影片中担任群众演员的角色。现在他每天琢磨不同人物特征,期待从“群众演员”走进“男主角”的位置。
为了提高演技,常常一人到
长沙市的茶馆、夜宵摊采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也时常与明星女儿
瞿颖研讨表演技巧。
瞿颖早就在影、视、歌、模特行业中大红大紫。但瞿继之从来不以女儿的名气来自居。外地的朋友来长沙请客吃饭,瞿继之常受到邀请,朋友介绍他的身份时,说道:“这位是瞿老,瞿颖的……”朋友的话音还未落下,瞿继之紧接着说道:“瞿颖的瞿,姓氏笔画很多。”他接手的每一部影片都是靠他的扎实表演技艺与高尚艺德征服的观众,从未沾过女儿的光。
瞿老对待艺术非常严谨,包括女儿所演的电影、电视,他看得很仔细,能挑出常人不易觉察到的毛病来。如电视剧《
寇老西儿》中,
瞿颖演
杨排风,有一镜头,杨排风出拳后,身体未站稳踉跄几下,这对于武艺高强的杨排风来讲,显然不真实。瞿老就是这样,在细节末梢中挑剔女儿演技的不足。
1998年,瞿颖接手电视剧《
真情告白》的女主角,剧组仍在寻找饰女主角父亲的演员。有人推荐瞿继之饰演。导演看过瞿继之的相关资料后,因瞿老显得清瘦的原因落选了。
瞿继之与女儿同台演戏的愿望未能实现,他的男主角的梦想也熄灭了。看来,瞿老在电影业的路途中还得艰辛地跋涉。
瞿继之再婚
作为前妻能有这种博大的胸怀,多么难得啊!
瞿颖对母亲除了爱之外又多了一份尊重。她和母亲一起,开始为父亲物色合适的伴侣。尽管都没有成功,但瞿继之对她们母女,特别是丁家珍感激不尽。1996年,瞿继之与一位姓艾的中年女性产生了感情,并很快举行了婚礼。见父母各自有了幸福的家庭,瞿颖才放下心来。瞿继之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家庭,丁家珍在为他祝福的同时,隐隐有些担心,担心他再犯老毛病。于是,她托瞿颖传话给瞿继之,希望他少到外面喝酒,多与家人在一起,多关心现在的妻子和孩子。瞿继之听了女儿的话,改变了很多。
瞿颖,你是爸爸今生的牵挂
瞿继之(述)
1971年7月2日,我站在医院妇产科的产房门口,紧张而又兴奋地等待着我的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几声嘹亮的啼哭后,接生的赵竹清医生跑出来说:“恭喜你,添了个妹子啰!” 一瞬间,我的兴奋难以抑制。从省会
长沙市下放到常德县毛泽东文艺宣传队,我的人生步入低谷,可老天爷有心补偿我,已给了我一个儿子,现在又添个女儿,正好是儿女双全了!事业上的不如意很快被女儿出生的喜悦冲淡了。 我给女儿取名瞿颖,小名叫英英。我和她妈妈都是
湖南省唱花鼓戏的演员,那时候演出任务重,工作很辛苦,经常上山下乡演出,十天半个月的不在孩子身边,英英和她哥哥亚利就全靠保姆照顾了。 英英3岁那年,我们将她送进了幼儿园。进园没几天,幼儿园要选几个身体条件好的孩子组成一个幼儿体操队,英英被选上了。 县城幼儿园设备十分简陋,练功在一间简陋的空房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大人进去后都觉得寒气逼人。日子久了,和她一起进体操队的孩子先后打起了退堂鼓,有些孩子一定要父母陪着、逼着才肯去,有些孩子干脆就退出了。可英英一直兴致很高,练起来十分投入,也不怕吃苦,老师常常表扬她。小孩子爱戴高帽子,她练得也越发起劲。后来,我发现她外衣胸前的扣子都扁扁的被磨平了,禁不住心疼地搂住她问:“英英,练功痛不痛?”她摇晃着脑袋笑嘻嘻回答我:“不痛,不痛。”我想,她后来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与她从小就具有的这种不怕苦、不畏缩的坚韧精神和毅力大有关系。 6岁那年,英英上了小学。第一天上学回来,一进家门她便迫不及待地取出崭新的课本,认认真真地做起平生第一次的家庭作业。令我们吃惊的是,那天晚上英英将一个崭新的作业本从第一页写到最后一页,全写完了!女儿天真地眨砭眼睛告诉我们:“老师说多写几遍字就会写得好一些,我就一页页她写下去,没想到一下子就把本子写完喽。”我和她妈妈哭笑不得。 女儿的个子在一天天蹿高,上学后的她很快被当成体育人才接受田径训练。那时她念书得从我们住的常德西门外走到东门外的学校,每天往返好几公里路程。再加上还得去地区的体育馆参加长跑、跳高这些田径训练,每天够累够辛苦的。也许是她骨子里继承了我这个喜剧演员的遗传基因吧,一回到家,她就变着法子说笑话,模仿别人的表演来自娱自乐,解除一天的疲劳,也使我们当时那个贫穷的小家充满了欢乐和笑声。 我和英英的母亲因性格不合,感情很早就有了裂缝。1978年,我从常德花鼓戏团调回
湖南省花鼓戏团后,由于她妈妈不愿随调回长沙,我们就开始分居。为了孩子尽量少受到伤害,我们拖了10年,直到1986年才正式办了离婚手续,英英被法院判给了我,她哥哥则跟了她母亲。 孩子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她更懂事,也更刻苦了。 1986年12月,省艺术学校到
常德市招生,英英过五关斩六将,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成了话剧科的一名插班生。中途插班的她第一期的表演成绩比不上同学们,但这孩子小时候事事力争第一的犟劲儿又上来了。她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练功。搞了一辈子戏曲表演,我太了解一个演员成功的缘由了。除了必要的基本条件,汗水才能浇出硕果。看着孩子艰苦地训练,我知道这孩子总有一天会崭露头角。果然,在以后的表演考试中,她期期都拿第一。 英英在艺校得了个绰号叫“七二”,她15岁那年进校身高是1.72米,两年多过去了,“七二”便变成了“七五”。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进了省话剧团。 很快,英英的事业出现了一个大难题:省话剧团的导演找不到相当身高的男演员和她配戏,英英不得不坐“冷板凳”。孩子十分苦恼,她不愿接受这种“待遇”,想要寻找一方适合自己的天地。 1989年,英英在继电视剧《旋风摩托车手》后又随
潇湘电影集团《梅女》剧组去北京拍片,在一位朋友的指点下,她走进了模特队。英英自己也没想到走上T型舞台竟然感觉这么好。天资聪颖再加上戏校的基础,她很快便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十大名模”。 英英决定留在北京发展,她的名气越来越大,从T型舞台出发,很快走进了影视歌等艺术领域。 女儿更忙了,有时给她打电话我不由得感叹,你总不回来看看爸爸。电话那头的女儿咯咯地笑,然后道歉,许下一大堆诺言,总说马上会有机会回
长沙市看爸爸。 1996年,我再婚了。事先征询了女儿的意见,她表示尊重我的选择。英英对后妈也很有礼貌,英英曾笑着对我的一位老朋友说:“只要后妈对爸爸好,我就没意见。”但有次和女儿谈心时,她无奈而动情地说:“妈妈很爱我,爸爸更疼我,每次回家都让我享受了天伦之乐。可我感觉家庭总不完整……” 女儿的话令我感触很深。我这才明白,一个幸福的家庭对孩子是多么重要!如果说我的人生有什么失败的话,我想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给孩子一个幸福圆满的家。 1996年英英在长沙参加一个活动,我带上新婚的妻子去宾馆看她,谁知落座不久,我的妻子就吞吞吐吐地向女儿求援,希望能跟女儿“借”2万元开一个小餐馆,以便更好地照料我的生活。 我清楚女儿的经济状况,女儿毕竟才成名不久啊。然而,一边是我心疼的女儿,一边却是新婚不久的妻子,乖巧的女儿看出了我的两难心情,思考片刻立即爽快地点点头说:“我回北京想想办法吧!”钱,寄来了,却从此成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 由于我与她妈妈离异的缘故,英英对自己的婚姻大事相当慎重。她常对我说,只要对方人好,对她体贴就行了,找个这样的人组织一个温馨的小家庭,添个可爱的孩子,多好啊! 英英拍电影《
有话好好说》时,由于她是
巩俐之后第一个出任
张艺谋执导新片中的女主角,影视界和传媒将焦点全对准了她,同时也有些莫名其妙的传言,说她和张导怎么怎么的,我听后十分不安,忙打电话给女儿。 “爸,放心,张导是一位绝对一流的好导演,但按年龄我可以叫他叔叔;再说,你也知道的,要说婚姻对象,我比较喜欢同龄人……”女儿哈哈笑侃着,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