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本名
蒯通,幽州范阳(今
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秦末汉初辩士。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
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遭到
刘邦捉拿后,无罪释放,成为
相国曹参的宾客。
秦国当时是中国西南部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但国王很谦虚,经常用外国长于治国的布衣为相(即所谓客卿)。有天秦王请外国人蒯撤进宫,听他讲治国之道。蒯撤开始给他讲王道(用仁义之道治国)的道理,教他如何爱护人民,“君轻,民贵”、“社稷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王听不进,听着听着打起磕睡来。蒯撤看秦王打磕睡了心中暗喜,改讲“霸道”。中国的“霸道”很象
欧洲名著“君王论”中的理论。这套理论强调普遍人民不懂治国兴邦的权术,公众舆论往往喜欢对治国兴邦不利的政策,所以国王必须不择手段地玩弄权术、会讲假话、耍阴谋,对小民要“威之以法(这里的法是指对不服从当局施以严苛的处罚),法行则知恩”。秦王听后大喜,马上重用蒯撤为宰相。
蒯撤为相后,一天一个他养的外国食客来看他,告诉他他离死期不远。他听后大惊,问为什么他会死。此人问蒯撤,
秦国历史上客卿宰相都是怎么死的。蒯撤一一回答:这些客卿宰相都是在改革成功时得罪了贵族保守派,国王一去世,新国王在保守派的压力下就将他们处死。蒯撤回答完这些问题,不寒而栗。忙问食客:他应该怎么办。食客告诉他,应该“急流勇退”。在他推行新政最成功、权势最大时,就应该退出政治,将自己的权位让给一个可以执行自己的政策的人,而自己去过悠闲的享乐生活。蒯撤采纳了他的意见,在其权势最盛时,向秦王推荐这位食客接其位,自己退出政治去过他的安乐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