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之歌》是
杨沫同志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它与《青春之歌》、《芳菲之歌》组成了“青春三部曲”;也是《
青春之歌》的续集。这部长篇小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1939年至1942年的历史画卷——
林道静、卢嘉川、江华先后来到冀中敌后根据地十三分区开展工作。这里,硝烟弥漫,敌人频繁扫荡、围攻、蚕食;抗日军民针锋相对、殊死斗争。于是小说围绕着严酷的抗日斗争和党内斗争,展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变化。林道静、卢嘉川、
江华,以及
楼栖、曹鸿远等人物的爱情和命运,在这部小说中,较之前两部有着更充分的展现。
杨沫(1914~1995年),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小慧。祖籍
湘阴县,1914年08月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而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战争的散文和短篇小说。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报》、《
晋察冀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
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58年出版的代表作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识青年
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小说在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影响深广。杨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
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1995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