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寺占地约四十亩,依山而建,气势巍峨。应天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后来规模逐渐扩大。旧县志记载:“
清代重修殿寺重,方丈斋厨,绕曲幽,云峦竹树,胜甲一方”;并称“县中此刹最古,
李儇赐名”,此为唐僖宗避黄巢之乱,驻于此,故尔此名之事,该寺一经皇帝赐名,历朝代更迭而不变,旧名遂不传于世。《
十国春秋》,《
宣和画谱》和《书继》等古籍,以及近年张公所著《中国佛教文化辞典》中,对应天寺的诗、书画都有记述或条目,《
全唐诗》,旧《
双流县志》和《
华阳县志》都收录了
五代十国时
前蜀翰林学士
欧阳炯七言古风《题应天寺天王壁画歌》。
现在的应天寺,寺庙殿堂虽不似
文殊院、昭觉寺等
庙宇那样终日香火缭绕、信众如织、钟齐鸣、法事不断,却也有不少人专程到此,烧香拜佛。
一九九零年
佛智法师住持以来,新建殿堂四座、荼毗塔院和
普同塔,以及生活用房等,大悲殿傍的诗屏上,前镌刻欧阳炯长诗,后镌刻佛智法师玉佛殿开光五言古风,颇有“异代诗人音韵通”之感。处处可见的法师撰书、楹联,深含禅机佛理,体现出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由于年代久远,庙宇里
清代建筑油漆褪色,
大雄宝殿已属危房,急需修缮,据庙里僧人说主要是缺少经费,现在正在筹措之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里的僧人和居士非常朴实,待人热情,知者无不给予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