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庙”,即青山何氏宗祠,又称“敦睦堂”。它坐落在枞阳镇大青山村(原何祖庄村)南部的叶庄。它坐北朝南,面朝高岗,北靠飞蛾山、大青山;东边有佛寺岭环护;西边有
泸州笔架山、
盘龙山逦迤,大青山来水流过门前,汇入神灵湖:东南面又有陡山锁住水口。再五里外有石矶头、钟山环绕,又锁住通
长江水口。“何氏家庙”可以说是山环水绕,罗城重密。因此,祖先几辈人都认为此地最好。
早先,十世永绍公任家督,于
康熙帝十四年(公元1673年)在青山西麓的萧家岗建了宗祠。后因年久失修而倾。
乾隆辛卯(公元1771年)秋,倚石公率领族人,集金一千二百余两,后公又自己垫付一百余两,在叶庄建成了“何氏家庙”。后三年,新家督孝则与芳春二公又率领族人集资,装修门户,设立神。于是,“何氏家庙”全部竣工。
前进:大门外安有旗杆夹石、
上马石。大门上书“何氏家庙”四个篆书大字。大门口左右两侧门凳都是青石大石鼓。进大门往里不远,两侧是仪门,中间是中门,门上有“天恩再问”匾。一、二进之间是天井,天井东西侧有厢房。天井东西边各栽一棵
龙柏,高有二十余米,葱蔚如伞。
中进:中厅正中横匾书“敦睦堂”三个大字,下方左右两根大柱上挂有“千秋共识
庐江郡,六皖开先宰相家”的楹联。
总之,“何氏家庙”三大进全是
清代徽派建筑风格,石鼓柱基,立柱穿枋,门、窗亮格,雕龙刻凤,彩绘鲜明,恢宏壮丽。
从外面看,“何氏家庙”东西侧外墙都是青砖砌成,从南到北由七个起伏、东西对衬的
唇足纲垛组成,起伏昂扬,劲健有力,似双龙盘踞,又像双龙起舞,气宇非凡。
非常遗憾,在“文革”中,蜈蚣垛被拆平,大门前的旗杆夹石被拔除,门凳两只石鼓已不存,“天恩再问”龙凤匾、“
敦睦堂”匾,“千秋共识
庐江郡,六皖开先宰相家”的楹联,后进中厅的神龛神主,格子门窗以及许多龙凤雕刻,都因扫“四旧”而毁掉。三大进房顶子上的青瓦多数滑脱,地上铺的青砖因雨水侵蚀而化成了泥土;两个大天井地上铺的青石块也已分化成泥,杂草丛生了。
想我青山何氏祖先能够合力建成宏丽的宗祠于前,子诚公(公元1901—1973,生前任
枞阳县副县长)卓识超迈,保护宗祠于后——解放后将青山小学办在宗祠内,让宗祠得以躲过1958年拆祠宇的风潮,真是阖族大幸。但是,“何氏家庙”在历经二百多年的沧桑风雨后,现在已经不堪重负,摇摇欲坠矣!见此情景,族中耆老,孝子慈孙,都为宗祠的现状而焦急。
安徽桐城(枞阳)青山何氏发自婺源东部的田源何氏,始祖是
南唐国师
何溥。何溥,字令通(公元922—1019),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是
唐朝益昌县令何易于的第五代孙子,其祖上从
庐江县迁居河南阴县(今属
漯河市)。
婺源东部的田源何氏十五世孙鼎公,行派荣三,生元
至正癸未(公元1343年)。鼎公生当元末乱世,与兄震间关北走,“见青山穹窿江表,为一方之冠,遂卜居焉”,称“青山何氏”。而震公落籍贵池
青阳县新河镇,称“莲花井何氏”。震公卒葬青山南麓的
笔架山中峰,与弟鼎公墓园(大泊头)指距相望。
鼎公与朱太母生子四人。四传至竹轩公,青山何氏渐渐兴旺了。再传至七世海渔公,以岁贡廷试第一,授
栖霞市知县,青山何氏初显。海渔公仲子
何如申、幼子
何如宠于
万历戊戌(公元1598年)同中
进士。何如申公后来仕至
浙江省右布政使;何如宠公仕至
东阁大学士;晋升
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
武英殿大学士,青山何氏就蔚为名家望族了。1914年,四修《青山何氏宗谱》成功时,有男女万余人。现在,“青山何氏”更是子孙繁衍,播迁海内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