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礼花”,又称“铁犁铧”,是上党地区
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这项活动起源于
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业,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当地庆祝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治市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冶铁业,至
秦汉得到广泛发展,清乾隆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达到顶峰。当时的
荫城镇及其周边村庄,几乎每个村落都有铁炉,家家户户都会打铁。
铁礼花因其绚丽多彩的特点,象征着铁树开花,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成为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上党地区,人们通常在
元宵节观赏铁礼花,而在市区则是在添仓节期间举行此项活动。铁礼花不仅展现了古代上党地区的精湛冶铁技艺,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表演者选择一块开阔的场地,使用生铁炉将生铁加热融化成铁水。尤其当使用废弃的农具铁犁铧时,产生的铁礼花效果更佳。艺人们将滚烫的铁水倒入特制的容器中,抬至树下,通过木勺将铁水舀至带凹槽的木板上,利用短木棒敲击,使铁水向上空喷射。铁水在树枝的撞击下四散开来,形成如烟花般绚烂的景象。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飞溅的铁花伤害,艺人们通常戴着浸湿的帽子,反穿着老羊皮袄,并使用预先浸泡过的木勺。
山西阳城人
张晋曾创作诗歌《铁花行》,描述了铁礼花的壮观场景:“烘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来。忽然倾洞不可收,万壑千岩洒红雪。”诗中生动地描绘了铁礼花的美丽瞬间。
铁礼花艺术的第一代传人为民国时期的王志发,历经数代人的努力,尽管一度面临困境,但这项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铁礼花对于研究
上党区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关注,铁礼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内外华人乃至世界的关注,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