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萱(1910年~2001年),女,福建南安人,又名黄宝萱,是
黄奕住与其夫人王时的女儿。
岭南大学助教,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助手。
1919年黄萱随家人迁居至鼓浪屿,接受了传统的闺阁教育。1935年,她与医学博士周寿恺结婚,婚后全心全意地支持丈夫的医学事业。1951年,黄萱成为著名失明学者陈寅恪的助手,在学术上给予陈寅恪巨大的帮助,陪伴他度过了晚年的岁月。2001年5月8日,黄萱在广州安详地离世,享年91岁
黄萱作为陈寅恪晚年的重要助手,她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普遍认为,黄萱对陈寅恪晚年学术工作的延续与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黄萱的协助,陈寅恪晚年的学术成就可能会大受影响,其著作的完成情况也将难以预测。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9年,黄萱随母亲和祖母迁至
鼓浪屿,并开始在当地接受教育。她的父亲
黄奕住,作为鼓浪屿首富,非常重视文化修养,为黄萱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黄萱在家庭的熏陶下,接受了包括国文、英文、音乐等在内的闺阁教育,并由黄奕住特别聘请的名儒硕彦教授经书格律,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这段时期的教育对黄萱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5年9月,黄萱与
周寿恺结婚,当时周寿恺29岁,黄萱25岁。周寿恺出身于
厦门市的书香门第,是一位
医学博士,也是国内知名的内科专家。
婚后,黄萱全力支持丈夫的医学事业,无论是在抗战期间的艰难岁月,还是后来在
贵州省山区的贫瘠生活中,她都陪伴着周寿恺。抗战胜利后,1946年黄萱全家回到漳州路10号别墅。50年代初,周寿恺出任
岭南大学医学院院长时,全家搬去
广州市。
晚年经历
1950年下半年,黄萱邀请侄女秀鸾同去旁听
陈寅恪在家里给研究生上课。
1951年11月,黄萱已年届四十,作为岭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夫人,通过同院教授陈国桢的夫人关颂珊的推荐,开始为已经
失明多年的著名学者陈寅恪试任助手。黄萱为陈寅恪的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1952年11月22日,中山大学正式聘任黄萱为陈寅恪的兼任助教,虽然只支付黄萱一部分工资,但她的工作对陈寅恪来说至关重要。黄萱能根据陈寅恪的需要准确地从书中找到某一句话的出处,也能紧跟陈寅恪大师的思路忠实地记录其口述的论说,而且反复修改。在黄萱的帮助下,13年间,
陈寅恪相继写成了《论〈再生缘〉》《
柳如是别传》《
元白诗笺证稿》等近一百万字的著作。她的努力和忠诚得到了陈寅恪的高度评价。
1955年9月15日,陈寅恪提出,
中山大学正式聘黄萱为专任助教,她的工资虽然仅为七十四元,但她始终坚守职责,全心全意地协助陈寅恪,直到退休。
黄萱在陈寅恪的指导下工作了13年,直到退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寅恪自知时日无多,希望黄萱能为他撰写文章以告世人,但黄萱谦虚地表示自己并没有学到陈寅恪的学识。
1969年10月7日,
陈寅恪逝世,享年79岁。1970年黄萱丈夫
周寿恺去世,黄萱在1973年从中山大学退休,1980年迁回
鼓浪屿,住进父亲留下的老房子。
2001年5月,黄萱在儿女的怀抱中安详去世,享年91岁。
社会关系
相关作品
个人生活
黄萱的父亲
黄奕住以开明的择婿标准,尊重女儿的选择,使她得以与周寿恺,一位出身书香门第、才华横溢的
医学博士结为连理。尽管婚礼上新郎一度未出现,黄萱坚定地等待,最终在1935年与周寿恺成婚。婚后,黄萱无怨无悔地支持丈夫,无论是在抗战期间的艰难岁月,还是周寿恺拒绝留台、回归大陆的决定,黄萱均义无反顾地陪伴在侧。
1980年,经过重大变故的黄萱,回到阔别30年的10号别墅,杜门谢客,过起了恬淡的生活。她在一楼客厅置一架
钢琴,琴上端放着父亲
黄奕住、母亲王时的照片,每日弹琴以释放心情。二楼卧室里端端正正放着黄萱在
广州市常读的《
十三经注疏》《
皇明经世文编》《
四部备要》《
佩文韵府》《
元史》《全唐书》《
明鉴》《留都见闻录》《清代闺阁诗人微略》《
浪迹丛谈》《增补氏族笺释》、《陈香阁遗录》《南吴旧语录》《六臣诗文选》等几百部线装书,按经、史、子、集四部类有序排放,随手可取。
人物评价
陈寅恪在《关于黄萱先生工作鉴定意见》里所书:总而言之,我之尚能补正旧稿,撰著新文,均由黄先生之助力。若非她帮助我便为完全废人,一事无成矣。
陆健东在《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中,有精辟而动人的断言:如果陈寅恪晚年所找的助手不是黄萱而是其他人,则陈氏晚年著述便无法预料了。黄萱的身份,缓冲了陈寅恪与时代的不可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