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林,1963年12月出生于
太仓市,
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施剑林于1983年从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1989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1993年至1994年在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PML实验室做访问学者;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至200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4月施剑林院士加盟
同济大学。
施剑林主要从事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烧结理论,结构陶瓷高温可靠性评价,
无机化合物纳米材料,介孔材料与主客体材料等的研究。
施剑林,1989年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信息功能陶瓷若干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之一,同时还承担并负责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材料高技术和科学院创新方向性等多项国家与地方科研项目。
1994年,入选首批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21年4月13日,
同济大学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施剑林的仪式暨专题报告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曾从事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烧结理论、结构陶瓷高温可靠性等研究。当前的研究领域包括
无机化合物纳米材料、介孔基纳米复合材料合成与
催化、生物及光学应用等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高技术(“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重要研究课题。
发表杂志SCI论文380余篇,他人引用13000余次,H-index为62。出版专著《现代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先进陶瓷物理化学原理与技术》、《无机光学透明材料--透明陶瓷》三本。1990年,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1990年,获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6年,获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一项、
上海市自然科学
一等奖两项(2008,2014)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一项等科技奖励。另获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5)、
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市科技精英等奖励。
2003年至今,研究小组在Chem. Rev., Accounts.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能量 Environ Sci, Adv. Func. Mater., Biomaterials, Chem. Mater., ACS Catal., 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J. Catal. 等国外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38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SCI论文50余篇;论文他引总计13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651次,超过百次引用论文22篇;申请
中国专利奖136项,80项获得授权。
十多年来,共培养研究生(毕业)60余人,其中17人获得“
严东生”奖学金、6人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学金(2人获特别奖)、6人获得科学院冠名奖学金、4人入选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3人获得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2人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2人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市长奖、1人获中科院首批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多人获得院优秀学生干部及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
施剑林在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烧结理论、结构陶瓷高温可靠性等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他作为一名优秀研究生导师所具备的厚德载物、为人师表的优秀品质。施剑林是一位厚德博学、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尊重学生、可亲可敬的优秀导师。施剑林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工作上非常认真,平时对大家和蔼可亲。(上海硅酸盐所李孟丽、
周亚君、杜燕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