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的下辖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简称上海硅酸盐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所现已成为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研究为一体的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科研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研究”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
现有在职职工7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0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截至2020年底)。
2023年4月23日,浙江碳银数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历史沿革
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简称工程所)成立。
1950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简称工学馆)由原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改建,主要工作围绕冶金、陶瓷、玻璃进行,工学馆设立有窑业组。
1953年1月,中科院办公厅通知,工学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简称冶陶所)。
1958年,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耐火材料研究室划归冶陶所并入陶瓷研究室,其间还将上海三民玻璃厂划归冶陶所,作为陶瓷研究室下设的玻璃车间和所属陶瓷工厂(定名为红星工厂)。
1959年1月12日,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简称硅酸盐所)。同时,冶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简称冶金所)。
1960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召开冶陶所分所暨硅酸盐所成立大会。
1965年,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矿物物理研究室并入硅酸盐所。
1970年10月,硅酸盐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
1984年12月18日,中科院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
2022年9月25日,上海洗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署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相关知识产权转让协议。
2023年4月23日,浙江碳银数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科研条件
科研机构包括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和透明陶瓷中心)、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无机能源材料与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与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无机化合物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上海硅酸盐所具有先进的科研条件,拥有长宁园区、嘉定园区和太仓园区,形成“对外交流窗口—新材料研发中心—产业孵化基地”的完整科技产业发展体系;知识创新工程、特色所建设经费的支持,促进了科研设备的现代化;国家级无机材料测试中心的建立使材料的性能与表征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主办发行的《无机材料学报》已进入核心学术期刊,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计算材料学(英文)》)是中国首个“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 NPJ),被SCI、DOAJ、Scopus等收录,2019年SCI影响因子9.341,在国际材料-综合类314种期刊中名列第30,进入前10%。
上海硅酸盐所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专家互访、讲学、合作研究等方式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与国际著名的大公司或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等国际化组织进行工程化产业化的合作及出口高技术产品的业务洽谈与往来。
内设机构
如图所示
人才培养
上海硅酸盐所是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几年来,还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瑞士斯洛文尼亚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联合培养了多名研究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标的左侧为硅土四面体分子结构图,标示着该所的研究方向;右侧的SICCAS字符为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缩写;Since 1928表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历史悠久。
硬朗有序的线条体现了该所稳健发展,高效有序的特征。所标采用了理性的灰蓝色和明快的蓝绿色,象征着该所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求实、科技人本主义以及国际化的特征。
研究生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生会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全体在所研究生群众性自治组织,保障研究生的合法利益。在参与式所内管理、互动式学生维权、学术交流、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面,为增进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所之间以及研究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生会部门有主席团、生活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科学教育部、编辑部、外联部。此外,研究生会经常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组织研究生春游、举办元旦晚会、篮球比赛等。
科研成就
紧密围绕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先进制造、能源、信息、环境与健康、国防工业等重点应用领域,聚焦“三重大产出”,在基础与前瞻性研究、高技术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年来,累计取得科技成果近1200项,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426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6项。历年来申报专利3878项,批准专利2159项(截至2020年底)。
参考资料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2-08-07
碳银科技与中科院上硅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2023-04-2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粉体网.2019-12-24
组织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22-08-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科研条件
内设机构
人才培养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生会
科研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