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濒临
渤海,北邻
黄骅港,南依
碣石山镇,是国家首批环境友好企业,国家首批
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第一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国家海洋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化肥5强,
中国化工500强。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濒临渤海,北邻国家重点工程—黄骅港,南依历史文化名山—
碣石,创建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成为国际上首推的循环经济最佳发展模式,列入了国家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获得2005
中华环境奖,成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中国生态工业的典型。
集团总公司遵循生态规律,应用循环经济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思想,通过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了磷
硫酸水泥联合生产、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电”联合生产的三条生态工业产业链,“通过关键技术创新、过程耦合、工艺联产、产品共生和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等系列措施,对各个下属企业之间和产业链之间物质、能量和公用工程进行系统集成,构建了一个生态工业系统,创造了一个结构紧密的、共享共生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解决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多年成功运行经验的生态工业系统,比国际上推广的卡伦堡模式的企业间联系更加紧密,比
杜邦模式的产业链关联度更大;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在鲁北企业集团的生态工业共生体系中,共生关系总数达17个,产生了占总产值14%的经济效益,主要产品的成本降低了30—50%,对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贡献率达40%。
生态工业系统的成功实践,使有限的资源构成一个多次生成过程,资源、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特别高。通过科学研究鉴定,资源利用率达95.6%,清洁能源利用率达85.9%。它的创新之处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集成思维和集成创新,将不同的产品依照其内在的联系,实施排列组合,涉及系统科学、生态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专家检测表明,鲁北生态工业园的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贡献率,高出
联合国推荐的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一倍。
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把循环经济作为坚定的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断通过“三度”即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构建起了生态工业科学发展体系。今后,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导向,以国家
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为契机,把生态工业示范项目建好开好管好,把鲁北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成知识密集、管理文明、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结构和谐的世界知名生态工业园区,带动全社会循环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
2024年12月27日,“
泰山区榜·2024山东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位列第113位。
科学研究一直是鲁北企业集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保证。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和科技体系建设,重视思维及其技术的集成创新,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研究教育基地、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化工建材设计院、绿色化学研究院,形成了设计、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的科技开发体系。
鲁北企业集团边科研边形成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使技术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从而使集团在磷复肥、
石膏制酸、海洋化工、建筑建材等领域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支柱产业,创建了具备鲁北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九五”期间,建成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年产15万吨磷铵、配套磷石膏制20万吨
硫酸联产30万吨水泥”放大规范工程。
“十五”期间,实施重大装备、技术创新集成课题研发。2000年11月,国家经贸委、中国工程院联合组织进行了“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等17名院士、专家到现场诊评,并与鲁北签订了15项技术创新合作协议。2003年2月。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通过鉴定。
“十一五”以来,重点发展生态、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权利建设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工业有重大推进力和影响力的项目。2007年10月,中国鲁北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获国家
科技成果奖。2008年4月,火电厂脱硫
石膏制
硫酸联产水泥技术通过鉴定,并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