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梦
清代文人俞达著作的小说
《青楼梦》,原名《绮红小史》,共六十四回,成书于光绪四年(1878年)。作者俞达,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一生功名不遂,经常出入酒楼妓院。《青楼梦》里的主人公金挹香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用《青楼梦》来抒写自己的理想。当时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另有同名歌曲《青楼梦》。
小说在艺术上结构严谨统一、语言优美传神、艺术手法多样,具有肯定妇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妇女的不幸遭遇、抒发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等进步思想倾向,但因时代的局限而存在过分美化妓生活等不足之处。
内容简介
《青楼梦》,清朝·俞达著(乾隆歧园藏本)原名《绮红小史》。评者题梁溪潇湘侍者,即邹弢。这是清朝的一部小说。《青楼梦》共分为64回,完成于1878年(光绪四年)。
该小说共六十四回,以主人公金挹香与三十六位妓女的感情纠葛为线索,叙述金挹香游花国、护美人、采芹香、掇巍科、任政事、报亲恩、全友谊、敦琴瑟、抚子女、睦亲邻、求慕道的风光一生。三十六妓女原本是上天司花仙女,只是耐不住春情,下凡到人间,最终青楼一曲,倾倒天下,众仙女服了驱邪扫秽了情丹后,扫尽春光柔情,归班万花山。
创作背景
《青楼梦》产生的时代,正是清朝日趋衰亡的时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清王朝是“外面的架子虽也未到,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封建统治已是摇摇欲坠,加之兵蜂起,灾荒不断,以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然而,在物产丰裕、相对稳定的东南地区一带,统治阶级依旧笙歌管箫,奢侈放荡。于是,在大小城市中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繁华——烟馆遍地,娼楼林立,狎妓玩伶,几成风尚。地处东南一隅的苏州市,“自昔号繁盛,四郊无旷土,人无贵贱,往往皆有常产,以故俗多奋少俭,竟物奢,好遨游”,其风气尤甚于其他城市。士大夫常常以风流自命,留连青楼。在这样特殊的时代氛围里,才子佳人式贺双卿相恋的故事自然而生,为晚清狭邪小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作者简介
俞达[清](公元?年至一八八四年)一名宗骏,字吟香,号慕真山人,江苏长洲人(今苏州市)。生年不详,卒于清德宗光绪十年。与邹弢为患难交。中年颇作冶游。后欲潜隐,而世事牵缠,难摆脱。光绪十年初夏,以风疾暴亡。达著有《青楼梦》六十四回,写吴中娼女,以慧限识英雄于未遇之时,以嘲公卿大夫之盲目。所著尚有《醉红轩笔话》《吴门百艳图》《醉红轩诗稿》《花间棒》《吴中考古录》及《闲鸥集》等。
作品特色
主题思想
《青楼梦》中的妓女形象一个个都是聪慧美丽,博学多才。她们吟诗作赋,弄箫弹筝。尽管她们沦落风尘,但她们并没有被世俗的尘垢所玷污,保持着她们率真天然的性情。金挹香之所以喜欢与她们朝夕相处在一起,摒除他作为才子式的“花国领袖”的护花之意外,对她们这种处污泥而不染的率真之情十分赏识。这种民主意识是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作品中的折射。作者家道原本殷实,然“中年沦落苏台,穷愁多故,以疏财好友,家日窘而境日艰”(邹弢《三借庐剩稿》),一生偃骞,颇不得志,但生性浪漫,好作冶游,曾结识了众多的歌妓舞女,并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芳魂地下曾知否?踏遍斜阳我独来”(《遨游真娘墓》),而且“以为只有妓女是才子的知己,经过若干周折,便即团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这种“理想化”的写法,使作者的怨悱情绪得到渲泄,士大夫倾斜的心灵取得平衡,因而,作者在描摹她们的形象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带着一种抒情与赞美的色彩。
艺术特色
《青楼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①结构严谨统一。整部小说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第一回到第三十九回,着重描写金挹香与三十六美的诗酒流连的风流生活;第二部分从第四十回到第五十三回,叙写众美的纷纷从良而风流云散,引出金挹香与众美的情感纠结;第三部分从五十四回到结尾,写金抱香功成名就,最后出道慕真的过程。在古代小说中,它属于常见的线式结构。而且全书以词起,以诗结,以一梦作楔子,引出了男主人公金挹香,又以金挹香的生涯为主线,一一带出其三好友和众妓女。全书人物众多,事件庞杂,但却繁而不乱,首尾关照,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②语言优美传神。书中叙述描写生动感人,修饰比喻形象逼真,诗词曲令多不胜举,其中不乏佳作。
③艺术手法多样。全书以传统的外形白描为主,又注意了人物的心理剖析。叙述过程中,既有直叙,又有曲笔,而且巧妙地应用了误会法和巧合法。
创作局限
《青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显得苍白无力。不惟是与主人公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形象模糊,就是主人公金挹香的性格特征也十分单薄。这是因为,作者不是以艺术创造规律去构造人物,而是以他根深蒂固的儒家道德教化功能来衡量人物。人物形象只是作者进行说教的传奇筒,作者试图把主人公塑造成至善至美的读书人典型,因此,他把儒士在实现人生过程中的许多理想和希望的桂冠都生硬地堆砌到人物的头上,把他幻化的理想人物外化成一个形象的人物类型。这种臆测式的想当然的人物创作方法,必然使人物失去生活的根基,显得虚假可笑。在展开人物的形象写照时也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三十回以后,人物的趋向日渐明朗,而小说却急欲收场。因之对人物之间产生的思想和活动只是匆匆带过。金挹香每作别一个妓女,不外是悲伤、哭泣,而没有描写出产生这种情感的区别和不同来,更没有细致地展示、刻画人物的心理波澜,使人读来有乏珠、雷同之感。
作品评价
清代邹弢:此书处处以《红楼梦》比较,即一言一动,无不体会入微,摹神肖影。《红楼梦》有大观园,此书亦有挹翠园。大观、挹翠,无以异也。
出版信息
《青楼梦》的版本,有光绪四年(1878年)刊本、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年)文魁堂刊本、《申报》馆丛书本和《绘图青楼梦》(四卷六十四回袖珍活字本,未详版本年代)等。韩国所藏《青楼梦》版本如下表。此外,还有《申报》馆丛书本和《绘图青楼梦》(四卷六十四回袖珍活字本,未详版本年代)等版本。其中,《申报》馆丛书本为晚清时期的重要版本,对后世的传播和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绘图青楼梦》则以其独特的插图和袖珍的形式,成为收藏和研究的珍贵资料。韩国所藏《青楼梦》版本,也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不同版本的《青楼梦》,在传播和影响上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丰富的出版史。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青楼梦.豆瓣读书.2023-11-08
青楼梦-俞达.中华典籍.2024-08-3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特色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创作局限
作品评价
出版信息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