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秉哲
白秉哲
白秉哲,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金属学会相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超塑性学术委员会、半固态学术委员会委员。核心学术刊物《稀有金属》副主编及《金属热处理》、《锻压技术》、《Rare Metals》、《材料热处理学报》等刊物编委。
个人履历
1965-1970 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学习
1970---1972 河北霸县劳动锻炼
邯郸市第十中学1978 河北霸县中学教师
1978---1979 北京大学物理系进修
1979---1982 清华大学材料系研究生
1982---1999 北京机电研究所超塑性研究(其中1987-91清华论文博士)
1999---今 清华大学材料系
研究领域及成果
长期从事于金属材料超塑性研究。负责的超塑性方面的十几项课题通过鉴定,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军工重点、部委项目等,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电子、铁路等领域。研究中有创见,并得到美、俄、印度等著名超塑性专家的合作和认可。超塑实验和理论方面的成果已经在超塑成形中得到实际应用并创造效益。指导或协助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名。现主要从事贝氏体钢和贝氏体相变的研究。在超塑性及贝氏体相变等方面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是国家发明二等奖《钛合金高压无焊缝球型气瓶超塑性成形》的第三发明人,负责的科研项目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奖励。业绩被收入1994年中国发明协会编:《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及其他几部人物辞典。
他负责的多项课题已通过鉴定,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 “973” 、“863”、部委项目等。在超塑性研究中,白秉哲教授始终把量大面广的工业合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工业合金往往不具备经典超塑性理论为“超塑性材料”规定的“均匀、稳定、等轴、细晶”的组织条件,而为实现这样的组织条件所采用的繁杂的细化、等轴化处理会提高成本、浪费材料。白秉哲教授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工业合金在供货态条件下,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均匀等轴细晶的组织条件,但是也可以具有良好的超塑性(Ti一6A1—4V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样不用或少用细化处理工艺,可以大大提高超塑性技术的经济性。然而,由于供货态工业合金不能完全满足超塑性材料的组织条件,或是晶粒较粗大,或是不等轴,或是分布不均匀,其在超塑性变形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变形不均匀、各向异性等)。这样,研究非理想超塑性材料的超塑性变形特征,掌握缺陷形成的机理并通过控制变形参数抑制缺陷的产生,用低成本的材料超塑性成形出高质量的零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他首先提出了“非理想材料超塑性”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在超塑性变形各向异性、非均匀性的规律及控制、超垫陛变形中材料显微组织变化规律等方面取得进展。他首先提出并研究了超塑性变形中显微组织“动态平衡”规律。这些方面的研究得到美、俄、印度等国超塑I陛专家的合作和认可。实验和理论方面的进展,已在超塑性成形中得到应用,在TC4、铝合金等的超塑性成形中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和成形件质量。成形零件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应用。
2007年,白秉哲教授作为核心成员之一的清华大学团队发明了Mn系贝氏体钢的第二代—Mn系水贝氏体钢,现已形成体系,为国际二大类空冷贝钢之一。
新型锰系空冷贝氏体钢综合水平显著优于另一类(-硼系)贝钢,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自主知识产权,已产业化、成效显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履历
研究领域及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