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屋共有49间,中间设有三间重檐歇山顶的亭阁。两端设有垂带踏道。熟溪桥曾于1989年被列为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23日,熟溪桥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水,塌于江中。2001年5月,经过修复工程,熟溪桥得以重建。现存建筑为1946年按清
乾隆时重建之原样修建的木石结构
泰顺廊桥,墩高4.40米,迎水面砌分水尖。熟溪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
古桥,也是
武义县的重要旅游景点。
熟溪桥中段,桥面加宽,建有双层楼阁,屋顶重檐,屋角飞翘,取名为岁丰阁。“岁丰阁”匾额由著名书法家
沙孟海题写。
泰顺廊桥上还有许许多多书法名家留下的宝贵匾额和楹联。
熟溪桥位于武义县城中心,为重檐歇山顶亭阁廊桥,横跨武阳川,通济南北,气势磅礴宏伟,设计巧妙,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一朵奇葩。1986年8月27日,《
光明日报》报头专栏将熟溪桥称之为“我国现存古代桥梁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如今,熟溪桥已成为
武义县的象征。现在,熟溪桥已经800岁。但由于重建,实际只有25岁。
熟溪
古桥始建于
南宋开禧三年(1207),
九孔鲍螺十墩,到明代
万历四年(1576),加了桥屋,成了
风雨廊桥。桥长140米,宽4.8米,有桥屋49间,两侧间隔设置条凳,供游人休息用。条凳把
廊桥分成三道,古时两旁走行人,中间通车马,现只允许行人通行观赏。桥身两旁设有独具
江南特色的木栏杆,安全美观,依栏远眺,可尽览小城的美景。“百尺长虹锁碧流,芦汀荻浦净寒秋……遥见船从桥下过,恍疑人向镜中游。”这是古人徐俟召写的《咏熟溪桥》中的句子。自熟溪桥建成至今,文人学士写下的诗文颇多,其中,民国诗人何葆仁还写下了《游熟溪桥》的一部长诗。
2000年6月23日。一连四天,历史上罕见、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使
熟溪河水形成每秒1100立方米的洪流,宛若脱缰的野马,疯狂无羁地冲向古廊桥,古老的熟溪
桥墩在激流冲击下 一块块地剥蚀,接着一阵摇晃,熟溪桥坠入激流。风雨中肃立两岸的群众被惊呆了,一时鸦雀无声,而接着的是一片呜咽和失声痛哭。全县城乡,上至老人,下至呀呀学童,无不为
古桥的坍塌扼腕叹息。县委、县政府立即全方位投入抢救修复工作。从政府到民间,一个个无私捐款的动人故事在发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募捐办公室就收到了来自全县父老乡亲的200多万元捐款。一笔笔捐款,凝聚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让熟溪桥早日再现英姿!经过8个月精心复原,熟溪桥巍然重现。2001年5月28日,又成为写进
武义县历史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熟溪两岸人山人海,所有人将喜悦的目光注视着劫难后重现的“
彩虹”,他们的心像熟溪的浪花一样欢快地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