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瓣杜英
杜英科杜英属植物
秃瓣杜英(学名: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是杜英科杜英属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12米;嫩枝秃净无毛,老枝圆柱形,暗褐色。叶纸质或膜质,倒披针形,先端尖锐,上面干后黄绿色,下面之浅绿色,网脉疏,叶柄无毛,干后变黑色。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去年枝上,花序轴有微毛:萼片披针形,花瓣白色,花丝极短,花药顶端无氧化镁但有毛丛;花盘、子房被毛,花柱有微毛。核果椭圆形,7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生长于海拔400-750米的常绿林里。
秃瓣杜英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园林绿化树种,又是优良的速生用材乡土树种和改良土壤、生物带防火树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高12米;嫩枝秃净无毛,多少有棱,干后红褐色;老枝圆柱形,暗褐色。叶纸质或膜质,倒披针形,长8-12厘米,宽3-4厘米,先端尖锐,尖头钝,基部变窄而下延,上面干后黄绿色,发亮,决不是暗褐色而暗晦无光,下面之浅绿色,多少发亮,侧脉7-8对,在下面突起,网脉疏,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略突起,边缘有小钝齿蟳;叶柄长4-7毫米,偶有长达1厘米,无毛,干后变黑色。
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前一年枝上,长5-10厘米,纤细,花序轴有微毛:花梗长5-6毫米;萼片5片,披针形,长5毫米,宽1.5毫米,外面有微毛;花瓣5片,白色,长5-6毫米,先端较宽,撕裂为14-18条,基部窄,外面无毛;雄蕊20-30枚,长3.5毫米,花丝极短,花药顶端无附属物但有毛丛;花盘5裂,被毛;子房2-3室,被毛,花柱长3-5毫米,有微毛。核果椭圆形,长1-1.5厘米,内果皮薄骨质,表面有浅沟纹。秃瓣杜英的花花期为7月。
主要变种
棱枝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 var.alatus(Kunth) H. T. Chang):和原变种的差异在于嫩枝有棱,叶片较大,侧脉9-11对;叶柄较短,长2-5毫米,有时近似无柄。雄蕊较少,14-18枚。核果较大,长1.5-2厘米,宽约1厘米。花期7月。分布于中国湖北、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圆枝山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 var.teres H. T. Chang):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嫩枝圆柱形,叶柄明显,长达1-1.5厘米,花瓣的裂片及雄蕊的数目均较少,核果则较大。它和棱枝杜英的区别在于嫩枝圆柱形,叶柄较长,外表看来二者是有明显差别的种,其实花的形态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花期7月。分布于中国云南。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00-750米的常绿林里。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产区年平均气温15.3-18.2℃,1月份平均气温5.1-8.1℃,极端最低气温-13.3℃,7月份平均气温26-29.4℃,极端最高气温41.2℃。年降水量1407-1980.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82%。林地土壤肥沃,枯枝落叶层松软,土层总厚度60厘米以上,土壤为沙性山地黄壤、黄红壤,pH5-6。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播种
采种:选择光照条件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5年生以上壮龄母树,在天然林种子结实有明显的大小年,但栽作四旁绿化的母树大小年不明显。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当果皮由青绿色转为暗绿色时,核果成熟应立即采种,否则易脱落或被鸟兽取食。同属山杜英种子经冬不落,可延至12月至次年2月采种。果实采回后马上用清水浸泡1-2天,搓去外果皮,用清水漂洗后,阴干后收藏,不可暴晒。鲜果出籽率为20-25%,千粒重220-230克,优良度可达98%以上。
播种:播种时间以2月中句至3月上旬为宜,太迟不利于培育壮苗,4月中旬以后播种则出苗率迅速下降。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水分充足、日照时间较短的圃地,大田不加遮荫幼苗叶缘易灼伤且生长量不到半阴圃地的70%。条播或点播,每亩播种量12-15千克。覆土厚2厘米,用芒其覆盖保湿保。
管理:4月中下旬子叶出土,刚出子叶嫩黄色,两天后转为绿色,子叶出土约需15天才能长出真叶,这段时间最易遭地老虎危害,须用喃丹勤加防治。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灌溉,7-9月份为苗木速生期,需水肥较大,可多施氮肥。10月份以后改施磷钾混合肥,以促苗木木质化,避免徒长。当年生苗高120-155厘米,地径0.8-1厘米,可出圃使用。
扦插
秃瓣杜英苗木发展迅速,需种量大而种源有限。插育苗难度不高,繁殖系数大,可推广。选择排水良好的圃地,整作床,床宽80厘米,高10厘米,铺沙质黄泥土8-10厘米厚,稍压平压实。剪取中幼龄母树带顶芽健壮枝条,每穗长10-12厘米,随剪随插。用带顶芽的一年生或当年生枝带2-3枚叶片无论是硬枝嫩枝成活率都高达85%以上,都可用于生产实践。扦插后要及时遮荫和浇水,特别是嫩枝打插后每天早晚需各喷雾一次。生根后逐渐于早晚掀开遮荫网增加光照,生根一个月后地上部分开始萌发生长,除中午外及时解除遮荫见光促生长。秃瓣杜英顶端优势明显,如顶芽损坏的苗木则开又低,树形杂乱宜尽早淘汰。一株两年生秃瓣杜英经三次扦插可繁育小苗2000余株,繁殖增长率极高,是非常适合扦插育苗的树种。
栽培技术
培育绿化大苗需选择肥沃、土层深厚、湿润的半阴的壤土圃地,初植密度以每亩280-300株为宜,太密不利于树冠均匀发育。移植时间以秋季11月中旬和春季2-3月下旬为宜,带少量宿土,成活容易。如棵根苗出圃,不加剪叶,春季发芽前老叶枯红落尽,对成活无影响,但影响当年生长量。培育方法简单,水肥宜充足,修枝仅需剪去过密或影响树形的枝条,不需重剪。一般培育3年,树高3.5米以上,胸径5厘米以上可出圃,出圃需带土球。
野生大苗移植成活率高,方法简单,但截干打枝后树形十分不雅,观赏价值远不如栽培的苗木,不宜采用。造林需选择土层深厚的山谷和中下坡,整地挖穴,回填表土,小苗出圃后尽快蘸泥,剪去部分叶片。栽植宜深栽,打紧土,成活率高。可作为许多落叶树种的混交营林树种。如培育用材林,每亩初植160-170株为宜。有些地方试验用做防火林,但宜在土层较厚的中下坡。裸露和薄瘠的防火带成活低生长差。
主要价值
在园林工程中应用广泛且用量较大。因其耐湿、树形美观、常绿、一年四季挂红叶等优点,在公路、庭院绿化中被广泛采用。可作庭荫树、背景树,在园林绿化中宜丛植、群植,也可作小街巷行道树,一般不宜作道路两旁的行道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主要变种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播种
扦插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