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原
明朝的大臣
吕原(1418年7月21日-1462年12月18日),字逢原,号王恕。秀水(今嘉兴市)人。明朝大臣。
吕原自幼从父居脩县,父亡,奉母回嘉兴。家贫,喜读书,博涉经史,擅文章。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翰林学士、右春坊大学士等职,并入内阁,曾编修《历代君鉴录》、《寰宇通志》。天顺六年(1462年)卒,年仅四十五岁。追赠礼部左侍郎,谥号文懿。
吕原著有《通鉴纲目续篇考正》、《介庵集》等。
人物生平
吕原的父亲吕嗣芳是万泉教谕,兄弟吕本,是景州训导。父亲年老后,就养于景州。不久,父、兄相继而亡,家贫无钱归丧,只能薄葬于景州。吕原经常到墓前恸哭,引得过往之人都跟着心酸落泪。很久以后,吕原才侍奉母亲南归还乡,家境更加贫寒。一日,知府黄懋发现当地学官的文章很奇特,学官只得承认这是乡人吕原所写。因吕原家贫无钱就学,所以学官便请吕原到他家,教授诸子读书。黄知情后十分感叹,原来乡郡之中还有这等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遗落在草莱之中,于是,急忙召见吕原。吕原一身褴褛来到知府面前。黄懋试之举业,吕原文理皆胜。黄懋又考问经书,吕原竟默诵如流。黄懋十分惊异,想送几件新衣服给吕原,但吕原并不接受。郡里正在修学校校舍,剩下了一些木材,黄懋又想送给吕原,吕原还是不接受,黄懋言道:“我知道你家境贫寒,我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你,你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呢?”吕原说:“此先圣之泽,我吕原怎么可以独占?”最终还是拒绝了黄知府的好意。黄知府对吕原的品行赞叹不已,于是吕原得以补诸生,遣入学。
正统六年(1441),吕原一举夺得浙江省乡试第一名,解元。
正统七年(1442年),吕原进士及第,授职翰林编修正统十二年(1447年),他与侍讲裴纶等十人一同被选入东阁学习,后来在讲经筵当值。
正统八年(1443),参与编修《五伦书》,受到奖赏。在编著《宋元通鉴续编》时,由于有一件事没考证清楚,他一连好几天都闷闷不乐。有一天,他终于弄清楚了,高兴地对学生说:“即使给我连升二级,也没有比把这件事考证清楚更让我高兴”。正统十二年(1447),他与侍讲裴纶等十人被选入东阁进学,入侍经筵。
景泰初年(1450)吕原升侍讲,充经筵讲官,与同官倪谦一起负责教授小太监黄赐等七人在文华殿读书。一次,李豫来视学,命倪谦讲《国风》,吕原讲《尧典》,代宗听得高兴,问二人官职,得知二人均为右中允兼侍讲正六品后,说“品级相同,安得相兼?”于是,令左右取出官制,再三阅览,对二人说:“你们两个以侍读学士兼中允。”二人急忙顿首谢恩。不久,吕原又晋升为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年,吕原改任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入狱的第二天,英宗命吕原入阁参预机务。石亨曹吉祥弄权时,跋扈傲慢,却唯独敬重吕原。吕原朝会时穿着青袍,石亨笑道:“我将为先生换了它。”吕原不答。不久他与岳正列出石亨、曹吉祥的罪状上奏,但奏疏被扣留。石、曹两人大怒,摘引朱祁镇敕谕中的话,说阁臣诽谤英宗。英宗大怒,坐在便殿上,召他们去问话,厉声说道:“岳正大胆,竟敢这样!吕原素来恭谨,为什么要阿护岳正?”岳正被罢免,吕原得留了下来。李贤得复官入阁掌权后,吕原辅佐他。不久,彭时也入阁,三人相处得非常好。李贤通达,凡事立行决断。吕原以稳重帮助他,百政得以妥善处理。同年冬,他升为翰林院学士。
天顺六年(1462年),吕原的母亲去世,他连续三天水浆不入口。英宗诏令他葬好母亲后即出来理事,吕原请求守孝终制,英宗不许。吕原便前往脩县,挖出父兄的遗骸归葬。在船上他枕着草垫,因为过度哀伤,原本很胖的身体,这时瘦了下去。吕原到家后置办丧事完毕,便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2月18日)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朱祁镇闻讯后震悼,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左侍郎,谥号文懿。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吕原内刚外和,与世无争。他个性节俭,身无纨绮。他回去时的行装只有御赐的几件衣服,还分俸禄抚恤宗族和亲戚。
历代评价
李贤:浙水之彦,代其有人。吕姓一族,罕与之伦。自宋以来,至公再显。卓然奋兴,斯庆之衍。儒业相传,自其父兄。公克振之,以大厥声。遭遇之隆,千载不偶。事业文章,世岂多有。冥冥造物,胡不假年。乘除之数,率由自然。旷典是承,贲于乡土。生荣死哀,昭示终古。
孙继宗:原性孝友,事母得其欢心。抚育兄子,皆底成立。为人宽厚勤敏,祥慎驯雅,不立崖岸,无疾言色。为文章丰瞻,诗亦和平,教人恳切,从学者甚众。其在内阁,与闻大政,多有裨益。
项笃寿:吕公醇德,至列曹石罪状,何其直也。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信矣!惜以弘德沦促龄,谓非命耶?
袁黄: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
林时对:本朝一代伟人,皆吾浙产也。…方正则有秀水吕文懿原、宁波市杨文懿守陈、杨文肃守址、杭州市倪文毅岳、萧山区魏文清骥、山阴萧侍御鸣凤、县赵端简参鲁。
张廷玉:吕原、岳正刘定之虽相业未优,而原之行谊,正之气概,定之之建白,咸有可称,故以时次,并列于篇。
轶事典故
吕原一生好著述,常为考证一事得不到结果,数日闷闷不乐。一旦得之,则欣喜若狂,对门人说:“进我两阶,殊不若得此可喜。”
家族成员
父亲:吕嗣芳,曾任万泉县教谕。
兄长:吕本,曾任脩县训导。
儿子:吕常,字秉之。累官南京太常寺卿。
史料记载
《翰林学士文懿吕公神道碑铭》
《今献备遗·卷七》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四》
个人作品
吕原著有《通鉴纲目续篇考正》及《介庵集》12卷。有万历本《吕文懿公全集》。
相关遗迹
吕原的故居称吕家府,在嘉兴东门外天马桥,墓在县东南长水,今均以无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历代评价
轶事典故
家族成员
史料记载
个人作品
相关遗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