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开放大学
公立综合类大学
广西开放大学的前身是于1979年创办的广西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12月更名为广西开放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十章“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中明确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探索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广西开放大学的途径。”“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各类教育网络资源。
大学简介
广西开放大学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区城乡、没有围墙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
广西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大学,它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以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为办学宗旨,承担着促进广西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广西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历史使命;以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主要任务;以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学分银行等为建设重点,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地域限制,为人们提供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机会,是人们“身边的大学”。
广西开放大学(原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1月,是一所由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自治区教育厅主管,业务上接受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指导,采用现代传媒技术、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面向全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院校。目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正按照国家开放大学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下,积极建设面向大众、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广西开放大学。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学历补偿教育,专科教育、“专升本”教育以及开放教育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建校34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门类齐全、办学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八桂名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大总校、18所市级电大、2所行业工作站、81个县级电大工作站为基地组成广西最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
办学条件
资源
广西开放大学具有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学习者可以在网上学习资源库里找到自己想学习的内容,既有专业学习、课程学习,也有行业知识学习和生活知识学习等。既有本校、本地的学习资源,也有名校名师的学习资源,甚至包括哈佛大学的课程。
广西开放大学按“学分银行”进行学习管理,为每个注册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提供学分累计、存取以及“兑换”服务。学习者在其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进行的学习,可以“兑换”成学分,在工作岗位、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相关学习成果,也可“认定”为一定学分,学分累加后,学员据此申请获取对应的课程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应层次的学历证书
定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人口大省区,如何由人口大省区向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转变?发展终身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未来10年,正值我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区面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紧迫战略任务,完成这些任务离不开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当前大量的人员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量迅速增长。一大批劳动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迫切需要提高劳动技能,适应变化了的就业条件。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工需要学习、培训以获得生存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大量的适龄青年、在职成人、下岗工人,以及广大群众需要通过持续的学习进修,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增强岗位竞争力和应变力,以获得发展,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正因如此,建设广西开放大学,为劳动者提供广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便利地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广西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合格的劳动者;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创造人人能学、时时可学、处处便学的学习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区人口素质,促进我区向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转变。
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需要开放大学作为有力推手。广西开放大学的建立,可以提供强大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我区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广西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1300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建立广西开放大学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广西开放大学积极稳步地发展学历教育,加强与区内外、国内外、东盟国家高水平大学合作,充分利用其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广西开放大学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区等深度合作,充分利用覆盖全区城乡的办学网络,共同开展各种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多样性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学习型社会的保障条件。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开放大学的重要优势。
广西开放大学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建设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为载体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于我区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做我区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引领者和先试先行者;整合开发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将这些优质资源输送到全区各地,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机会,为构建我区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作贡献。
人才培养
累计培养30多万名学历毕业生。现有各类学生为69428人。其中,开放教育本科生11455人;开放教育专科生37853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科生1962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生973人;网络教育本、专科生17185人。
服务社会
广西开放大学积极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拓展“青年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成立了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广西分院开办“阳光班”,开展残疾人远程高等学历教育。搭建终身教育平台,2005年11月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专门机构——奥鹏远程教育区域管理中心;2006年,通过了教育部“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评估;2007年10月,自治区教育厅依托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广西远程教育服务中心。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示范性建设,分别在南宁市桂林市、北海开展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
开放大学建设
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2011年2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广西开放大学的途径。”按照广西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2010年11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启动广西开放大学建设项目,该项目同时被列为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电大的改革发展将迎来新契机。广播电视大学将切实加强系统建设,推进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创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发展之路。目前,广西电大正在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和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的工作部署,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教育公平为价值取向,以建设广西开放大学为主要抓手,积极探索,改革创新,逐步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
获得荣誉
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和全区各类学科竞赛共获207个奖项,其中,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全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4项、优秀奖6项;全区电大系统一等奖38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70项、优秀奖30项。
学校先后获全区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级卫生优秀学校、南宁市平安单位、南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警民共建单位等荣誉。连续五年获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科学研究
广西开放大学现有教职工1182人,其中专任教师62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194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3人,入选广西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1人。共获各级课题立项192项,其中厅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立项92项: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40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7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4项;广西教育厅其他项目10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广西科技厅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项;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开放大学课题6项。全校教职工共公开发表论文473篇,其中核心68篇;出版专著、教材等26部。
近年来共获各级科研成果获奖12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6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策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全校教职工参加全国和全区各类计算机竞赛共获8个奖项,其中,全国优秀奖1项;全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精品课程1门。
广西开放大学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泰国等许多国家以及我国的港、澳地区的远程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和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理事会(ICDE)的成员。
人事调整
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经研究决定:免去杨雄同志的广西开放大学副校长职务,退休。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广西开放大学.2024-02-25
目录
概述
大学简介
办学条件
资源
定位
模式
人才培养
服务社会
开放大学建设
获得荣誉
科学研究
人事调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