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镇,隶属于
绥化市海伦市,位于海伦市北部,东与
扎音河乡毗邻,南濒扎音河,西与爱民乡接壤,北与
铁南街道通北镇隔
通肯河相望。镇政府驻南五街1号。区域面积为277.93平方千米。
2018年,海北镇户籍人口为46820人。截至2019年10月,海北镇下辖6个社区和17个行政村。
2018年,海北镇有工业企业16个,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设海北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海北镇街。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为海北区驻地。
1956年,设海北镇。
1958年,改为海北公社。
1984年,改为海北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北镇位于
海伦市北部,东与
扎音河乡毗邻,南濒扎音河,西与爱民乡接壤,北与
北安市通北镇隔
通肯河相望。镇政府驻海北镇南五街1号。区域面积为277.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北镇地处
小兴安岭向
松嫩平原过渡区域的高平原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为漫川、漫岗、河滩地,依次呈阶梯形逐渐降低。境内最高峰南众
土山位于南众村,海拔185米;最低点李万胜屯位于爱合村,海拔102米。
气候
海北镇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
降水集中,气温温热、湿润;
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春季风大,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降温急剧,常有
霜冻。
水文
海北镇境内有
扎音河、
通肯河。长31千米,流域面积256平方千米。通肯河从东北至西南流经境内新伦村、荣华村,境内长15千米,流域面积186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扎音河,流经南众村、南合村,长14千米,流域面积90平方米。
自然灾害
海北镇境内小气候变化显著,干旱、洪涝、冰雹时有发生,伴有风灾。其中,2011年发生大面积风灾,有5292户受灾,受灾人口16631人,损坏桥涵11座,损毁房屋84间,受灾面积3257公顷,绝产1553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农业直接损失折合人民币900万元。
自然资源
海北镇境内有
红原鸡、
野鸭、野兔等野生动物10余种和甘草、
党参、防风、
北柴胡、
地丁草、
桔梗等药用植物。2011年,全镇有耕地面积29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万亩,林地面积1.5万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海北镇下辖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第四社区、第五社区、第六社区6个社区和海北村、南华村、海发村、南众村、新胜村、长安村、西安村、新伦村、三合村、南合村、振兴村、福合村、爱国村、专政村、祥顺村、荣华村、爱合村17个行政村,下设119个居民小组、14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海北镇下辖6个社区和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五街1号。
人口民族
人口数据
2011年末,海北镇总人口为53831人,其中,男性27583人,女性26248人。另有流动人口1500人。
2017年,海北镇常住人口为36591人。
2018年,海北镇户籍人口为46820人。
民族构成
2011年末,海北镇有
汉族、
满族、
回族、
蒙古族4个民族。其中,汉族53559人,满族240人,回族25人,蒙古族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海北镇粮食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
甜菜、
山芝麻、
万寿菊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全镇粮食总产量14.8万吨;甜菜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15044吨;生猪年末存栏25599头,牛年末存栏25295头,羊年末存栏13060只,家禽年末存栏42.5万羽;有工业企业13家。全年农业总产值1.6944亿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6289元;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财政总收入1116万元,同比增长14.4%,其中,营业税430万元,同比增长52.5%;增值税420万元,同比增长28.7%;企业所得税216万元,同比增长18.7%;
个人所得税50万元,同比增长24.2%;人均财政收入204.5元;年末,各类存款余额6531万元,人均储蓄1088.5元,各项贷款余额6628万元。
2018年,海北镇有工业企业16个,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海北镇把以大豆贸易为主的粮食购销业作为立镇产业来抓,通过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措施,使全镇的大豆贸易产业形成了规模,全镇大豆营销企业已达120多家。这些大豆营销企业在收购本地大豆的同时,还发动各种机动车辆到
克东县、
拜泉县、
黑河市等附近市县收购大豆,并根据市场需求,把收购的大豆全部进行七八道工序的筛选,分出大、中、小粒和特小粒包装发运,在坐地销售的同时,还在南方各大粮食市场建立了大豆经销基地对外销售,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式的营销模式。由于
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大豆质量好,品种全,全国各地的粮食经销商云集海北,抢购大豆,即扩大了海北大豆的知名度,也带动了海北大豆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10多家外地客商到海北投资近千万元从事大豆购销业。以大豆贸易为龙头的粮食购销业的兴旺,带动了海北商饮服务业和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常年在大豆营销企业从事劳务的人员达5000人,从事大豆贩运的车辆也达1000多台,每年可为从业人员增收5000多万元。
海北镇土地肥沃,这里盛产享誉全国的芽采豆,绿色优质水稻和马铃薯制品细粉条等特色产品。全镇28万亩耕地,每年种植大豆就在20万亩以上,大豆总产量达6000万斤。特别是我镇种植的“北丰9”和“9395”芽采豆具有粒小、出芽率高、蛋白质含量高和出油率高等特点,深受南方市场的欢迎,目前这两个品种已被省农业开发办列为绿色大豆开发项目,非常适于大豆精深加工的开发利用;我镇每年可生产水稻300万斤,其中,南众村生产的绿色优质水稻“海选962”,具有米质好,产量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我镇又是马铃薯的盛产区,每年种植马铃薯5万亩以上,年产马铃薯2000万斤,可供加工的马铃薯1500万斤,淀粉含量达25%,每年全镇都有近百万斤的
粉条和淀粉外销,其中,南合村生产的细粉条知名度最大,备受消费者欢迎。
工业
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地工产品也较为丰富。全镇现有镇办企业5家,私营企业18家,个体企业420家,年可实现产值9842万元,上缴税金150万元。主要生产红砖、
亚麻纤维、塑料纺织袋、袜子、精米、家具、白酒、糕点、
酱油、
阳芋制品、大豆制品等,产品销往国内各地。海北亚麻原料厂1970年建厂,主要生产亚麻纤维,产品为亚麻长麻和亚麻两种,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6000吨。海北华圣精米
加工厂是天津华展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00万元兴建的企业,年可加工水稻1800万吨,年产值2000万元,是海北镇较大的私营企业。
海北藏族自治州顺发袜业有限公司也是一家私营企业,该企业主要生产纯棉袜、丝袜,年产4个品种、十几个规格的袜子几十万双,产品销往
哈尔滨市、
上海市和
佳木斯市等地,乡镇企业推动着海北镇域经济不断向前跨跃式发展。
乡镇企业
海北亚麻厂于1970年建厂,座落在海北镇东南,绥北公路东侧。厂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有厂库房1954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670平方米,库房面积85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313平方米,锅炉房和发电室面积211平方米,秤房39平方米;有180KW和50KW变压器各一台;2吨生产锅炉一台;
俄罗斯生产剥麻机组一套;手轮25台;拖拉机2台;打包机一台;沤麻池12个;15吨地中衡一台。年可加工
亚麻原茎3000吨,可产长纤维250吨,产值375万元,二粗300吨,产值90万元,总产值465万元。
海北轴承厂座落在海北镇内,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厂区有围墙300延长米。
海北藏族自治州轴承厂始建于1970年,当时以
哈尔滨市轴承厂下放到海北的工程技术人员为骨干组建了海北轴承厂。建厂当年就生产出马车用配套轴承2万套,后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设备的更新,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生产七字头机械用轴承,型号有7909、7815、7511、7310、7208,产品主要销往
建三江农场和南方一些省市,这时的年产量在10至15万套。到九十年代企业实行经营机制改革后,将企业租赁给哈尔滨
新大地公司经营,生产的产品为32008、32009、32010轴承,年产量25万套,产品由新大地公司自销。到99年由于新大地公司老板身体欠佳,无力继续经营,工厂停产至今。企业轴承生产设备齐全,从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组装、检测可形成流水作业。该厂现有
车床5台、磨床8台、冲床1台、压力1台、液压车3台、钻床2台、电炉1台、取暖锅炉1台、检查仪19台,有厂房、锅炉房和热处理车间800平方米,还有可建筑厂房的房基础1200平方米。
文化
海北天主教堂
海北天主教堂在海北镇辖区内,由
法国传教士陆平主持修建。民国二年(1913年)正式动工,民国六年(1917年)竣工,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耗资8万元(
银元)。“文革”期间,被当作“四旧”拆毁。1980年,国家拨款重建。
交通
海北镇有镇村公路23条,总长154千米,海北公路客运站口均发送8辆客车,日客运量30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90万吨。同时,
滨北铁路过境,境内长15千米,设有四等
中间站海北火车站1个,通往
北安市、
海伦市,日均有6列客车停靠;日客运量315人次,年货运吞吐量84万吨;
绥北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15千米,双向4车道,有海北1个出口,通往海伦市、北安市。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海北镇有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685人,专任教师32人;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5所,在校生1798人,专任教师8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学1所,在校生334人,专任教师3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7%。
海北镇历来重视教育工作,多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积极谋划教育工作思路,于2002年和2003年采取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方式,先后建起了一中和中心校两所教学楼,一些教学危房也得到了改善,使全镇教育工作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全镇现有中学五处,其中,公办中学2处,私立中学3处。中心校1处,镇内小学2所,农村小学23所。共有教学班221个,在籍学生5644人,其中,小学3665名,初中生1079名,高中生900名,教职工589人,具有本科学历的71名,
专科学历的361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72名,中级职称的教师280名,教室、实验室、语音室,电教室、微机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齐全。
海北一中以“培养合格有特长的学生、创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为宗旨,面向农家子女,以最低的收费标准、先进的办学理念、较高的教学质量,严格管理,强化秩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自92年以来,海北一中为上级院校先后输送2300名合格学生,高考成绩已连续13次蝉联
绥化市农村
高中之冠,学校荣获省级科研基典校、省级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省级电化教学甲级单位等荣誉称号。
文化体育
2011年末,海北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中心17个;农家书屋17个,藏书2.5万册;业余
摄影、书法、美术硬文学创作队伍成员60余人。同时有大型休闲广场2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海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个;病床95张,固定资产总值1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5人,其中执业医师30人,
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13人。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40300人次。
广播电视
2011年末,海北镇有有线电视用户15033户,入户率90%。
区位优势
海北藏族自治州镇域面积2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万亩,现有17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145个村民小组,人口6万。她南涉扎音碧水、北濯通肯清波两条河流,东托“星火”、西守“燎源”两个水库,孕育了千顷良田,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滨北铁路和哈黑公路二线穿镇而过,得天独厚的地源优势及便利的交通,使小镇成为
海伦市北部乡镇和农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海伦市的优质大豆主产区,更是
绥化市、
黑河市两市交界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特别是粮食购销业,销往国内外,目前已成为中国北方大豆主要批发市场。
社会保障
2011年,海北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2052户、3812人,支出533.8万元,同比增长91%,月人均116.7元;供养农村五保285人,支出58.3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含资助合作医疗)1378人次,支出497.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9.5万元;社会福利费54万元;社会服务单位1个,收养机构床位10张;社区服务设施1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7个。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海北镇有邮局1家,代办所17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7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邮件14万件。同时有电信企业1家;固定电话用户912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55%;移动电话用户2.6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4000户。
旅游
古镇风光
海北藏族自治州,百年的历史孕育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也造就了雅致的人文景观。在海北境内有“星火”和“
辽源市”两大水库,更有闻名遐迩的天主教堂,这都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海北“星火”和“辽源”两个水库分别坐落在海北镇北部东西两侧,“辽源”水库在东边,“星火”水库在西边,有上百公顷的水面。这两座水库除每年为灌区内的种水稻农户提供灌溉外,还饲养一些自然鱼类,有鲫鱼、胖头鱼、
泥鳅、柳根等,每到夏季,库内碧波荡漾,鱼跃水面,库外水草茂盛,鸟语花香,成群结队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划船、游泳、垂钓、野游。喝着水库的水,吃着水库的鱼,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要是能在渔窝棚里吃上“渔民”为你馇的渔粥,保证让你吃完这饨想那饨,也算是不虚此行。
在
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南部,靠扎音河北岸,位于南众村小山包下面,还有一个人工“山洞”,那里原是6902地下储油库。此储油库原是战备时所建的地下油库,后来废弃了。现在,里面的一切储油设施都已没有了,只剩下一个穹形空山洞。山洞在山包的一侧有入口,经过一段地道进入山洞内,在山洞的顶部有个通气采光孔,加上山洞上面全是树木覆盖,因此山洞内冬暖夏凉,且空气清馨,同时可容纳500人,是夏日避暑游玩的好地方。上山走一走,钻一钻山洞,虽说比不上名山大川,但在这平原地带也不失为一个好地方。
海北藏族自治州是
黑龙江省著名的
天主教区,海北天主教区历史悠久,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法国神父陆平来到海北传教,建起三间草房做临时教堂,当时海北仅有几户人家,到1906年,信教户数己逾百,陆平神父开始筹建大教堂,名为“圣若瑟屯”,1909年具有欧式建筑风格、可容纳三千人的大教堂建成,从此海北得名“大天主堂”,并以此在国内外享有圣名。但可惜的是这座古建筑在文革期间被拆毁。1980年,为落实宗教政策,镇政府投资新建了一处264平方米,可容纳800人的中型教堂,但后来,由于教徒的增加,原有的小教堂已不能满足需要,海北镇政府从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加大小城镇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通过招商引资,从韩国引进280万元资金,又新建了现在的大教堂。新建的大教堂历经两年的建设,于2000年9月18日俊工,教堂建筑造型基本上是恢复了老教堂的原,建筑面积为2488平方米,钟楼最高点达46.4米,是目前
海北藏族自治州最高建筑物,也是
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教堂。教堂造型独特,装修典雅,加之教堂内的雕像和圣经壁画,更增添了教堂的神秘感,为此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特别是一到每年的
圣诞节,都有来自周边市县数千名教徒来此参加活动,同时也会引来不少围观的群众。海北天主教堂的落成,不但满足了宗教活动的需要,而且对扩大海北知名度,吸引外地客商到海北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