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党之乱,又称元治甲子之变,发生在1864年(元治元年)3月,由
日本水户藩尊皇攘夷激进派(天狗党)成员武田耕云斋、藤田小四郎等人领导的一场骚乱。他们不满藩主
德川齐昭推迟攘夷政策,于
筑波山起兵,意图进京向一桥
德川庆喜申诉意愿。然而,途中向金泽藩投降,随后主要领导人被处决,包括武田耕云斋、藤田小四郎等。尽管如此,天狗党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并未结束。
自第2代水户藩主
德川光圀开始编纂《
大日本史》,至第10代
德川庆笃的孙子
德川圀顺完成此项目,这项工作已成为几代藩士共同推动的
文化遗产。《大日本史》的编纂促进了思想的进步,形成了后来称为水户学的知识体系。水户学的思想对
幕末时期的志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尊皇主义立场,导致
幕府对德川御三家持怀疑态度。
在
江户城中期,《大日本史》的编纂一度停滞,但在立原翠轩的努力下得以复兴。立原身边聚集了一批学者,其中还包括10岁时便获准加入的
藤田幽谷。藤田幽谷因其才华受到重视,但在《
大日本史》的编纂过程中与立原翠轩发生了分歧。宽正九年(1797年),藩主
德川治保采纳了藤田幽谷的意见,立原退出了彰考馆。这一事件引发了立原为代表的保守派(门阀派)与藤田为代表的改革派之间的长期对立。
德川齐昭成为藩主后,重用了许多支持
藤田东湖的改革派人士,并着手进行藩政改革。此举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幕府因此在弘化元年(1844年)5月迫使德川齐昭隐退。尽管齐昭后来被解除了谨慎处分,但藩内的保守派与改革派的矛盾加剧。
随着
幕末动荡的到来,改革派转变为强硬的攘夷激进派,与温和的镇派分离,与保守派形成尖锐对立。这一激进派参与了
樱田门外之变,并构成了天狗党的核心力量。由于对幕府与
美国签署的《日美修好通商条约》感到不满,
孝明天皇在安正五年八月初八(1858年9月14日)发布秘密诏书,授权水户藩采取特别行动。
德川齐昭作为一桥派的核心人物,被认为涉及此事。
幕府随即展开大规模镇压,将齐昭永久蛰居,并在
平安京对相关藩士进行了严惩。
面对幕府要求归还朝廷诏书的要求,水户藩内部出现了分歧。次年,藩议未能做出明确决定,激进派中的反对者决定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高桥多一郎等水户浪士在长冈宿集合,与当地农民一起行动,试图阻止诏书返回
江户城。这一行动被称为“长冈屯集”,并遭到了藩厅军队的镇压。德川齐昭成功劝说屯集势力解散,避免了武装冲突的发生。
- 元治元年11月1日至2日在大子,2日至3日在川原,3日至4日在越堀,4日至5日在高久,5日至6日在矢板,6日至7日在小林,7日至8日在
鹿沼市,8日至9日在大柿,9日至10日在葛生,10日至11日在梁田,11日至12日在太田,12日至13日在本庄,13日至14日在吉井,14日至15日在下仁田,15日至16日在本宿,16日至17日在平贺,17日至18日在望月,18日至19日在
和田县,19日至20日在下诹访,20日至21日在
松岛,21日至22日在上穂,22日至23日在片桐,23日至24日在驹场,24日至25日在清内路,25日至26日在马笼,26日至27日在大井,27日至28日在御嵩,28日至29日在鹈沼,29日至30日在天王,30日至12月1日在揖斐,12月1日至2日在日当,2日至3日在
长岭县,3日至4日在大川原,4日至5日在秋生,5日至6日在
中岛,6日至7日在法庆寺,7日至8日在薮田,8日至9日在今庄,9日至10日在新保。
天狗党之乱的历史事件激发了许多文学创作,如
岛崎藤村的小说《夜明け前》、
大佛次郎的作品《天皇之世纪》、光武敏郎的《天狗党が往く》、
山田风太郎的《魔群之通过 天狗党叙事诗》以及吉村昭的《天狗争乱》。此外,还有杉田幸三的《天狗党血风录》、山川菊荣的《觉书 幕末之水户藩》等作品,均反映了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