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尘 (1906~1963年) ,又名金治,字宝,别署慧痴、痴寅,
泉州县后街彩笔巷人。早年就学于
上海艺术大学。1958年调任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绘画科主任。1958年秋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任
国画组组长。
1959年曾应邀赴京,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作画。1961年代表
福建省美术界出席全国
文代会。1962年有20幅作品参加福建省美协举办的联展。曾任福建省政协委员。
顾一尘一生勤奋质朴,博学多才,对我国古典文学深有修养,对佛学也有造诣,并有专论发表他的画,于山水之外,尤擅花乌,所画的柳燕,更为传神精绝。他对艺术创作态度严肃,每作一画,必绘许多幅,选其中优者,其余当即毁去不存。他在
中国画二重表现一文中阐述应广拓视野,突破古人臼,不断创新,自辟蹬径,除具备娴熟的技巧,于形态之外,追求神态他认为要读书,才能使所画含蓄艺术的内在美。他的画神形皆备,意境清新高远。
他的学生
李法西教授夫妇曾撰写挽联概括顾一尘的一生执教三十年。上联:”诚诚恳恳,天下桃李怀师表“;下联:”点点滴滴,交融血汗留艺坛“ ;横批:”挥毫万千笔“。
顾一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生。幼时家贫,由父亲顾藻荫教授汉文诗词。他爱好美术,常借名人真迹临摹,13岁就将画稿供人刺绣。民国十一年(1922年)进泉州中学,兼任图画教师。毕业留校任教,兼佩实小学、女子中学教职。民国十五年组织桂花吟社。民国十六年与
林子白合作出版《丛画合集》。
民国十七年,顾一尘考进
上海艺术大学。他的作品入选上海美协画展《菊轩画集》。毕业后,先后担任泉州佩实小学教务主任,厦门慈勤女中、泉州昭昧国学、安海养中、泉州女中教师,教授图画、国文、生物、地理等,同时创作大量旧体诗和新诗,发表于《江声》、《民钟》等报刊;主编《晚星》文刊,辑有《四月集》。此时他的
国画创作逐渐成熟,出版《尺页》画集。作品参加艺风社在上海、
南京市、
广州市、
北平市等地举办的全国画展。顾一尘的图画和诗文常在全国一流水平的《艺风》杂志上刊登。民国二十五年,他的《日出东山之上》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美术展,被选刊在该次展览会的画册上。
民国三十六年,全国汇编《美术年鉴》,收入他的作品,简介他的艺术成就,评语云:“其画风崇创造,重内容,主革新,倡‘
中国画的二重表现’,开文人画一新途径。”
解放后,顾一尘先后任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女中、二中教师。1958年调任厦门工艺学校绘画科主任。他以绝笔浓情,创作了《红遍大千》、《南国归鸿图》等讴歌
社会主义的大小画卷。他的寻丈立幅《松梅图》,苍劲夭矫,葱郁蓬勃,构思之巧,运笔之灵,不落窠臼,令人赞叹。
1959年,顾一尘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画。1961年以
福建省画界代表参加全国
文代会。1962年有20幅作品参加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联合展览。
顾一尘对
历史学、佛学都有研究,兼通英文、
日语。与
李叔同结缘交谊。弘一法师为顾一尘住处作《饮翠庐题记》。顾一尘一生以“一尘不染”,淡泊明志。当他病重时,有人要出高价收藏他的作品,被他谢绝。他说:“我平生没卖过画,画可以送,不可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