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闵 (1806—1882) ,字铁佣,号卧云,
黎川县(今
江西省黎川县)人。杨希闵自幼勤奋好学,青年时在家乡塾学授课。
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年)拔贡,候选
内阁中书。他认为仕途非己之愿,遂弃举业,乃专心攻经,潜心治学。尤好讲《易》,崇奉宋代
儒家朴学笃行之说。与
龚自珍、
梅曾亮等切磋学问,为乡人所敬佩。
咸丰六年(1856年),
太平军攻克新城、
建昌(今南城),杨希闵招募乡兵相抗。广信郡(今
上饶市)郡守沈宝祯率部来援时,见他一介书生有此胆略,乃以礼待之。不久,
南城县所属各县均被太平军攻陷,
南昌市也被太平军围困。杨希闵举家流落到福建邵武,后迁
福州市,先后被福建学政吴南池和布政使
周开锡延聘。他利用这一时机,饱读经史百家,并加以披阅考证,获益匪浅。
同治九年(1870年),他东渡台湾,在海东书院主讲11年。以宋儒性理之学及经、易之书,启迪台湾士子,学风为之一新。
杨希闵在理学上崇尚程、朱,文章则有桐城派渊源,主张“义理、考证、词章”三者不可缺一。在考证评论前人文史书籍方面,花费了极大精力,其“考订精详,论事平允,非浅学者所能及”。在
邵武市时著有《乡诗摭谭》20卷,
宣统二年(1910年)由新建
夏敬观刊行;另有《江西诗轨》、《江西诗话》若干卷,未能刊行。他评述了晋
陶渊明以来
江西省籍的340位诗人,对历代能诗而名不甚著者,均有所记,为研究江西诗歌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参考依据。在
福州市时著有《榕阴日课》10卷刊行。在台湾时著有诸葛亮、
李泌、
陆贽、
韩琦、
李纲、
王守仁诸家年谱(亦名《四朝先贤六家年谱》)及《豫章先贤九家年谱》。他在蔡上翔《
王荆公年谱考略》的基础上,撰写了《王文公年谱考略推论》和《熙丰知遇录》各1卷,继续为
王安石“辨诬”。晚年编撰的《客中随记》,亲自笔录藏书、说经、居家、政事、校籍、文章、杂余、释典等八大类,其中不乏大量珍贵文献资料。
杨希闵十分爱好和擅长诗词创作,撰有《遐憩山房诗》《痛钦词》《过存草》《覆音瓦草》《诗榷》《绝句诗选》《四书改错平》等。此外,他对医学也有一定研究,著有《伤寒论百十三方解答》、《金匮百七十五方解答》、《盱客医谈》等。还有《四书改错平》14卷、《水经注汇校》40卷、附录2卷、《读书举要》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