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定和谐
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概念
前定和谐(英语:pre-established harmony)是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所提出的哲学概念。为解决心物二元问题,莱布尼茨在《单子论》和《自然的新体系》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其主要指上帝在创世之初就预先安排了万物之间的和谐,因此心灵和物质世界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二者之间也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
在近代哲学的认识论争论中,大陆唯理论哲学家区分了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因而面临身体和精神无法相互作用的心物二元论问题。面对这一问题,莱布尼茨提出了单子论,他认为每个单子都是一个独立、不可分割的实体,不存在物理上的互相影响。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提出,尽管单子之间不会直接联系,但是它们会因为上帝的预设而呈现出彼此协调的状态。这种协调就解释了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又能够呈现出对应和同步的原因。
前定和谐对于解决心灵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引入一个上帝的预设来解释事物间的和谐,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既避免了物质决定论的简单化,也规避了将上帝干预作为解释万物互动的常规途径。这一思想体现了莱布尼茨对于宇宙秩序和理性的深刻信仰。但同时,后世哲学家们对于前定和谐的合理性表示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决定论思想,会损害人在道德上的自由意志,使得道德的根基被破坏。
原文出处
“前定和谐”出自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第49节到第60节。在叙述了其作为实体的单子的基本性质后,莱布尼茨转向阐述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世界是由何种方式构成的),在这个部分中,莱布尼茨提出了其著名的“前定和谐说”。
提出者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莱比锡市。深受家庭学术氛围影响,他在年少时期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学术天赋。莱布尼茨曾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后在耶拿大学深造,并致力于调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与现代哲学思想。莱布尼茨在巴黎期间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勒内·笛卡尔伽利略·伽利莱的哲学思想,并与其他知名学者保持密切联系。这段经历开拓了他的视野,超越了德国的学术界,影响了他的思想发展。莱布尼茨的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学谈话》(1686)、《人类理智新论》(1704)、(神正论)(1710)、(单子论》(1714)、《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1714)等。
在数学领域,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微积分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提出了无穷小算法,并建立了符号学表示法,为微积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在数学和离散数学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如二进制系统、二项式定理等。在物理学领域,莱布尼茨提出了动能定理的基础公式,并对光学、天体物理学和热力学做出了一定贡献。在逻辑学领域,莱布尼茨提出了充足理由律,对推理和论证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成为逻辑学的先驱之一。在哲学方面,莱布尼茨的思想融合了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的思想,涉及到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他提出了许多理论,如单子论、神正论等,试图解决一系列哲学难题,并为人类认识、自由意志、善恶、上帝等问题提供了解释。
提出背景
心物二元论问题是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议题,这个问题探讨的是心灵(或意识)与物质(或身体)之间的关系。17世纪的大陆唯理论哲学家勒内·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论证,从而强调了思想(或意识)的主体性。他区分了两种基本的实体: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在这一理论中,上帝是唯一的实体,但心灵和物质也被视为实体,因为它们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东西而存在。但笛卡尔认为两种实体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因为从本质属性上来看,思想没有广延,广延也不能思想。
然而,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划分导致了心物二元论的问题,即身体和心灵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按照二元论的原则,身体和心灵不应该能够相互作用,但这与人类活动的协调一致的事实明显不符。勒内·笛卡尔试图通过假设存在一个交接点——位于脑部的松果腺——来解释身体与心灵之间的互动,但这同样违反了心灵没有广延的二元论原则,留下了关于身心关系的绵延不绝的哲学争论。
荷兰唯理论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是对笛卡尔心物二元论的一种反应和批判。他认为,心灵和物质不是两种独立的实体,而是单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他主张这个唯一的实体是神,即自然。而神具有无限多的属性,其中思维和广延是人们人类所能知晓的两种主要属性。思维属性对应于心灵、意识或心,延展属性对应于物质或身体。斯宾诺莎认为,每个个体的思维和身体都是在各自的属性中独立运作的。当身体经历某种状态变化时,与此相对应的心灵状态的变化并不是由身体的变化引起的,而是因为这两种属性都遵循着同一自然法则的不同表现形式。这就像是两个时钟永远同步,不是因为它们相互作用,而是因为它们都被设定为按照同样的节奏走动。
然而,巴鲁赫·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同样引发了新的问题。例如,身心平行论很难解释人们直观上感受到的心灵对身体的影响,比如人们如何感觉到疼痛并作出反应。其次,如果身体和心灵的状态是预先设定并且同步的,那么人的自由意志似乎就没有了作用。
具体内容
前定和谐是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旨在解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协调一致性,尤其是心与身体如何能够配合运作的问题,即对于勒内·笛卡尔身心问题的回答。这一理论是基于他的单子论基础之上的。在单子论中,他提出了单子作为宇宙构成的基本单位,每个单子是一个不可分、独立的实体,拥有自身的动力学本质和行为原则。单子不仅仅是精神实体,还是数量无限、永恒不变的存在。它们之间没有物理上的相互作用,是完全封闭的个体。在这样的框架下,单子各自依据内在原则运作,不同的单子拥有不同清晰度的知觉,从最高级的人类灵魂到最低级的无生命物质。
为了解释这些独立的单子是如何呈现出整体的和谐与统一,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引入了前定和谐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基于单子之间不通过物理联系而通过内在原则相互呼应的观点。他认为,单子之间的协调是上帝在创造宇宙之初就已经预定好的,使得每个单子都根据自己的本性以及上帝创立的完美法则运作。例如,身体的机械运作和灵魂的精神活动看似协调一致,但这并非因为心灵直接作用于物质,而是因为每个单子都按照预定好的法则独立运行,而结果恰好呈现出宇宙的有序和谐。
莱布尼茨使用了两个时钟的比喻来说明前定和谐:在这个比喻中,一个时钟代表物质世界(身体),另一个时钟代表精神世界(灵魂)。尽管两者看起来是独立的,但实际上是上帝的预定和谐使它们仿佛是协调一致的。即使两个时钟的走时各不相同,它们仍然能够呈现出同步的和谐,这不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物理上的相互作用,而是因为它们被上帝作为至高无上的工匠完美地设计,以至于它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本性将完美地和谐摆动。
通过单子论与前定和谐,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旨在提供一个更加完整和统一的宇宙观,其中宇宙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得到了融合。单子以其内在的能动性和目标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而预定的和谐确保了宇宙秩序的统一性,解决了勒内·笛卡尔提出的心与物质如何相互作用的问题。他还以此作为论证万能上帝存在的论据之一。但他排斥上帝对世事的具体干预。他根据这一学说提出了“乐观主义”,肯定“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有时自称其哲学体系为“前定和谐系统”。
影响
认识论影响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理论,作为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尤其是认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理论解决了勒内·笛卡尔身心二元论中身心如何交互作用的难题。莱布尼茨将心灵视为高阶单子的集合体,而身体则由低阶单子构成,从而建立起心灵与身体的密切关联和层次化相互作用。他认为心灵由于清晰度较高的单子构成,能够自觉地控制身体,而身体的单子则以非自觉的方式影响心灵,这一观点强化了认识主体内在自主性的重要性。
此外,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对心身之间的关系并非视作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的直接作用,而是作为它们之间预定的和谐相互依存关系,这反驳了直接的身心交感论和机缘论的观点。莱布尼茨用预定和谐理论指出,即使是最单纯的实体,在其内部也具有因果活跃性,它们在自身状态的发生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独立实体之间的表面互动实际上是因它们各自的状态和谐所致。这样的认识论观点不仅为现代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中认知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促进了对认知实体间非机械性互动和协作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后续的认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伦理学影响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件和实体,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预先协调和和谐的。在这一观点下,宇宙中的一切看似独立的实体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内在的、预先设定的和谐原则连接在一起的。
这在伦理学体现为,单子之间虽然直接互相影响,但它们的状态是由内在原因推动的,它们的行为和状态彼此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它们通过某种超越的和谐法则而连接在一起。人类行为不仅仅是追求个体的幸福,更是在上帝创造的宇宙和谐秩序中找到自己位置的过程。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认为,每个个体的行为和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宇宙的大和谐中有其充分理由和目的。
神学影响
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理论对于证明上帝存在有着重要的影响。前定和谐是莱布尼茨解决宇宙中存在的邪恶与一个全知全能且全善的上帝存在之间矛盾的尝试。莱布尼茨不同意勒内·笛卡尔学派认为身心的一致是偶然和机缘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将上帝视作“很坏的钟表匠”,因而需要不断地亲自对自己制造的钟表进行调整。莱布尼茨通过前定和谐理论论证了上帝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只有无限智慧和能力的上帝才能设计并实现这种宇宙级别的和谐。换句话说,世界的有序和复杂性证明了一个创造者的存在,这个创造者就是上帝。因此,前定和谐理论是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对上帝存在的间接证明,展现了一个优美、有序、目的性的宇宙不可能没有一个设计者。单子之间的和谐正是上帝智慧和善良的体现,它们以一种预定的、秩序井然的方式共同实现了宇宙的秩序。
负面影响
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理论确实可能对道德自由和责任感造成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宇宙观中,一切似乎都是按照一个精确的、预先设定的秩序运作的。这种观点容易引发一种观念,即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被上帝或宇宙法则所决定,而非自己的自由意志。因此,如果一切行动都被视为必然发生,那么在道德责任和自由意志的问题上就会出现混淆。人们可能会问,如果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已被预定,他们还应负何种道德责任?在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系统中,虽然理性和自由是实体的特性,但这种自由似乎被限定在上帝或宇宙秩序的参数之内,从而似乎没有真正的选择空间。这种决定论框架可能会减弱个体行为的道德重要性,因为道德行为通常被理解为源于个体的自由选择。如果这些选择本身受到宇宙秩序的限制,那么个体的道德责任也可能受到质疑。这种观点在哲学和道德讨论中经常遭到挑战,因为它涉及到人们如何理解自由、责任和道德行为的基本概念。
相关著作
《单子论》
《单子论》(La Monadologie)是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哲学中的经典作品,首次以拉丁文出版于1714年。它是莱布尼茨哲学体系的集中表述,展现了他的哲学观念的核心。这部作品直到1840年才有德文版,而英文和法文版本则更晚些出版。《单子论》以一种精炼的风格,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单子和前定和谐的理念,这是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宇宙和万物的根本性质给出的解释。单子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单子都是按照神圣预设的规律而协调运行的,每一个单子都按照自己的法则行动,而它们的行动却始终保持着和谐。《单子论》对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解决心身问题、自然哲学神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对后世哲学家和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莱布尼茨的这部作品在概括他的哲学体系时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影响了哲学、科学以及其他诸多领域的发展。《单子论》以其清晰而简洁的风格,不仅反映了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思想精髓,也呈现了他对宇宙万物视为自足的单子这一观念的深入阐释。
《自然的新体系》
《自然的新体系》(A New System of Nature,简称新体系),全名为《关于自然、实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灵魂与身体之间统一的新体系》,首次发表于1695年。这部作品在《单子论》之前完成,为人们理解《单子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这部著作中,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承认单子论是一个假说,而这个“假说”二字在21世纪看来意义深远,暗示着理论模型的构建。《新体系》不仅仅是对古代原子论的再现,它有着鲜明的原创特色,且受到20世纪西方哲学家的关注。其中,单子论的精彩部分超越了形而上学范畴,比如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就深受其影响。
《自然的新体系》为后来的单子论做铺垫,提出了单子作为宇宙基本单位的概念,单子独立且不可分割,按照上帝预设的规律运作,实现宇宙的和谐统一。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用“隐得来希”这一概念来描述物质中的力,强调单子内在的能动性和目的性,而非传统物理相互作用。这种独立但和谐的宇宙观试图超越勒内·笛卡尔二元论,对20世纪哲学,包括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概念
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
物质实体是具有延伸属性的实体,这意味着它们在空间中占据一定的体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物质实体的基本特征是它们可被分割,且受到物理定律的制约,如牛顿的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笛卡尔将物质实体的本质简化为“广延”,即占有空间的特性。
精神实体是无法用物理尺度衡量的实体。它们不占用空间,不能被物理感官直接感知。精神实体的核心属性是思考,包括意识、理性、意志和情感等。在勒内·笛卡尔的哲学中,精神实体是“思维”,它不依赖物质,拥有自由和自主性。
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区分是17-18世纪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两类实体在本质上的差异,即物质的可量化延伸与精神的非物质性思考,体现了大陆唯理论的核心二元区分。这一区分不仅反映了宇宙的复杂构造,也突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与深度。
然而,如何解释这两类不同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心身互动的问题上,一直是哲学家们试图解决的难题。勒内·笛卡尔尝试通过生理机制来提供解释,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则采取了更为抽象的前定和谐原则,认为每个实体虽自足但其行为与上帝所设定的宇宙法则和谐一致。这种区分以及随之而来的哲学探究不仅丰富了形而上学的讨论,也对后续的科学和逻辑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构建了现代哲学的一块基石。
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是莱布尼茨提出的逻辑学原则。他认为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之间是一致的,所有事物的存在和发生都有其充足的理由。这一法则是莱布尼茨哲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他认为所有事物的存在和发生都是有道理的。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理由被划分为必然理由和充足理由两种类型。必然理由遵循矛盾律,意味着某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且为假;充足理由则服从充足理由律,即所有发生的事件都必须有能够解释其发生的理由。
充足理由律实质上扩展了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的关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实在性的理解方式。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认为,尽管人们无法总是知晓事物发生的具体理由,但所有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充足理由的,这些理由不仅指向事物的偶然性,也涵盖了必然性。
莱布尼茨认为,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充足理由,是超越偶然性并找到事物发生必然性的关键。他认为,所有可能性的集合体即是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的完整体现在上帝这个终极原因中。莱布尼茨提出,达到真理的哲学方法不应仅局限于逻辑分析,还应包括综合方法——从上帝这一终极原因出发,理解被创造的宇宙和现象。
偶然真理与必然真理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将真理分为两类,一类是必然真理,这些是通过分析可以明确的,如数学、几何学逻辑学的公理;另一方面是偶然真理,这与具体事实相关,与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偶然世界相联。莱布尼茨批判巴鲁赫·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所提出的自然界中不存在偶然性的观点,认为,偶然性实际上指向了一个更加丰富、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他强调,尽管在一个必然的世界里,事物的联系似乎明晰无误,但偶然性的世界却蕴含了无尽的自由和创造的空间。
根据莱布尼茨的观点,偶然性不是缺乏原因的混乱状态,而是在充足理由律的框架内,每一个偶然事件背后都有其成因。即使是人们所不知道的、未曾发生的事件,也可能在另一个可能的世界里存在。这些可能的世界里,事物不是被严格的必然性所束缚,而是由自由意志和各种可能性共同构成的。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用这种思维开辟了探讨可能性和偶然性的新路径,并指出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方式,因此人们对未来的任何判断都只能具有偶然性。
最好世界
“最好世界”这一概念源自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他的作品《神正论》中得到阐述。它指的是在所有可能的宇宙中,上帝选择创造的世界是最佳的,因为它在善与恶、秩序与混沌之间达到了最佳的平衡。即使这个世界存在恶,莱布尼茨认为这种恶是实现更大善的必要条件。举例来说,亚当的堕落为人类带来了救赎的可能性。在这个视角下,上帝允许恶的存在不是因为恶本身是好的,而是因为通过恶可以实现更大的善,这样的世界在整体上是更好的。恶的存在促使善的实现,恶与善的对立和互补导致了一个更加复杂但在整体上更优的宇宙秩序。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主张,即使人们的世界存在苦难和不完美,上帝选择了这个世界是因为它提供了实现善的最大可能性。在无数可能的宇宙中,这个宇宙实际上优于所有其他可能的宇宙,因为它包含了实现善的最佳途径。这种观点体现了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哲学,认为实际的宇宙秩序是合乎逻辑的,并且处于最佳状态。
后世批判与评价
法国勒内·笛卡尔主义者培尔(Pierre Bayle)在与莱布尼茨的通信辩论中指出,前定和谐理论将实体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完全归结于上帝的预定。这种观点被他批判为实质上与求助于“救急神”的笛卡尔派没什么两样,因为它都是从外在原则寻求解释,而非从实体本身的内在动因来理解宇宙的秩序。
费尔巴哈在其对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哲学的分析和批判中,虽然赞赏莱布尼茨的天才和哲学深度,却批评前定和谐系统使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蒙上了一层阴影。他认为,莱布尼茨将宇宙的秩序和单子的活动原理归因于超越世界的上帝,这与近代哲学强调的实体自身活动原则相违背。费尔巴哈看来,这种“神学和哲学的混杂”是莱布尼茨哲学令人不满的方面。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对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表示了高度赞赏,认为其建立在少数几个严密的前提上,是一个精心制作且彻底的体系。然而,他也指出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在讨论上帝和原罪等问题时表现出的缺乏创见和乏味,认为这与其哲学体系的一贯性不符,似乎只是为了避免当时恐惧的结论(如巴鲁赫·斯宾诺莎式的“无神论”),而做出的一种妥协。
虽然莱布尼茨试图通过“道德的必然性”为人的自由开辟空间,但由于他坚持单子的被创造和传统的实体主义,这种所谓的道德必然性最终还是归结为一种决定论。在《创造进化论》等作品中,亨利·柏格森批评了机械决定论,强调时间(即“绵延”)和自由意志在生命和创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中国学者邓晓芒也指出,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把能动的自由赋予了人,但是他又从上帝这条“大阴沟”中引出了前定和谐理论来限制人的自由。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探索的动机》中指出,渴望看到这种先定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人们看到,马克斯·普朗克就是因此而专心致志于这门科学中的最普遍的问题,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较愉快的和容易达到的目标上去。 ——爱因斯坦 《探索的动机》
哲学家格雷戈里·布朗(Gregory Brown)认为在前定和谐中,上帝被描述为一种在创造世界之后再也不参与世界的管理的形象,这严重削弱了上帝本身的能力。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认为,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理论只对接受其单子论的人来说是有根据的,换言之,若人们不接受诸单子互相之间不起作用,那么单子论就失去了其理论根据。
参考资料
preestablished harmony.Britannica.2024-03-07
莱布尼茨的神正论.武汉大学欧美宗教研究所.2024-03-07
目录
概述
原文出处
提出者
提出背景
具体内容
影响
认识论影响
伦理学影响
神学影响
负面影响
相关著作
《单子论》
《自然的新体系》
相关概念
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
充足理由律
偶然真理与必然真理
最好世界
后世批判与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