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9日,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
二级学院,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之一。
截至2020年3月,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4个成人教育专业;截至2016年9月,学院设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截至2016年3月,学院有在校本科生16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160余名,有在校教职工154人。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
1905年,河北省立通州师范学校(男师)建立。
1915年,河北省立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建立。
1959年,河北省立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接收河北省立通州师范学校(男师)4个普师班师生及原校舍,分通州西校、通州东校两校办学。
1997年,通州西校更名为北京通州师范学校。
1958年,海淀师范学校成立。
1962年,
房山区、
大兴区、
门头沟区、
延庆区等远郊区县的师范学校合并到昌平师范学校。
1963年,海淀师范学校与昌平师范学校合并,更名为北京第三师范学校。
合并建院
1999年9月9日,北京通州师范学校、北京第三师范学校并入
首都师范大学,组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2000年,设置成人学历教育专业。
2003年,招收“
课程与教学论”初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
2011年,设立“初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同年,设立科学与技术教育硕士点。
2012年,自主设置“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二级学科。
2013年,设置“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硕士点;同年2月,搬迁至首都师范大学东校区,位于
海淀区阜成路白堆子甲23号。
2014年,小学教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6年,自主设置“学校心理学”二级学科。
2017年,小学教育专业获批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
2018年,学院成为国家师范认证打样单位,首批通过二级师范专业认证;同年10月26日,学院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之一。
2019年9月,学院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科体系
截至2016年9月,学院设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师教育研究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初等教育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校心理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
人才培养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中文教研室、数学教研室、外语教研室、音乐教研室、综合理科教研室、政史教研室、心理教研室、美术教研室、
计算机教研室、
教师教育教研室10个教研室。
截至2019年2月,学院设有小学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设立科学与技术、媒体信息、人文礼仪、艺术行为4个实验平台,含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心理观察室、心理实验室等50多个实验室;设有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2007年)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小学教育(2014年)
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小学教育(2017年)
截至2016年3月,学院从2012年开始,先后建设了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小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小学。
截至2016年3月,学院先后三次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分别于2001年、2005年、2009年连续三届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一等奖;2005年、2010年两届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05年)、“小学教育专业的生长特色及其培育”(2009年)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研究”(2001年)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创制核心素养体系与课程地图,建构基于儿童教育本位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2017年)
师资队伍
截至2016年3月,学院有专任教师109位,其中教授、副教授61位;有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综合指导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师德标兵、北京高等院校
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等。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3月,学院成立了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协调发展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中心、儿童生命与道德研究中心、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初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综合实践基地、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国学教育研究基地等10个研究中心和研究型实验室;设有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截至2017年9月,学院教师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等多项。
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4月,学院学生有机会赴
澳大利亚、美国、
加拿大、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地进行交换交流学习,每年约有40-50人次。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院院徽由学院英文名与中文名等元素组成。
精神文化
院训:不忘初心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学院曾开展校园歌手大赛、师范生
世界技能大赛、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情景党课、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研究生教育成学院活动(3张)果展演等活动。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