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猛镇
云南文山州砚山县下辖镇
阿猛镇位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东北部,东邻广南县伍珠乡、珠琳镇、那洒乡,南接砚山县蚌蛾乡,西与砚山县者腊乡、干河乡、维摩彝族乡接壤,北与丘北县天星乡毗邻。全镇国土面积529.4平方公里,平均气温15.7℃—16.6℃。“323”国道线过境23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距砚山县城37公里。全镇80%地形属溶洞,仅20%的坝区分布在阿猛、阿基、基黑、租那、石板房五个村民委。全镇下辖13个村民委、153个自然村。
常住人口47165人(2020年),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白、仡佬族等8个民族。全镇国土面积529.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9368亩,其中田有18501亩,地有40867亩。
历史沿革
乾隆时期,阿猛镇境域属广南宝宁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海晏镇。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随小维摩县佐裁并砚山县设治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第二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为阿猛镇。1950年,为第一区。1958年,随砚山县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设火箭公社。1961年,恢复砚山县,为阿猛区。1970年,区改公社。1984年,复改阿猛区。1988年1月,区改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阿猛镇辖阿猛、迷法、顶丘、千庄、上拱、倮基黑、租那、阿基、伍家寨、石板房、阿绞、水塘、小各大13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89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年6月,阿猛镇辖13个行政村:阿猛村、上拱村、千庄村、顶丘村、迷法村阿基村租那村、石板房村、阿绞村、水塘村、伍家寨村、小各大村、倮居黑村;镇人民政府驻阿猛村。
经济状况
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8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138万元,占总收入的56.5%;畜牧业收入2164万元,占总收入的23.8%(其中:大牲畜出栏6011头,生猪出栏29004头,山羊出栏 8163只);林业收入40万元,占总收入的0.44%;渔业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0.18%;第二、三产业收入1148万元,占总收入的12.6%;其他收入582万元。占总收入的6.4%。外出务工收入207万元。
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11753万元,比2006年增长2%。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完成1612万元,比2006年增长11.9%;农业生产总值完成10141万元,比2006年增长0.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7万元,比2006年增加4.1%;粮食总产量21382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6年的347公斤、1203元增加到2007年的361公斤、1314元。外出务工人数6146人。
人口数据
2021年,砚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阿猛镇常住人口47165人。
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
2007年,镇人民政府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共273.12万元,完成小型水利工程147件;恢复灌溉面积1300亩,投资3.2万元建成烟水管网工程2件,旱地小水窖138口。人畜饮水工程计划4件,完成4件,共投入资金3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9万元,群众自筹16.6万元,主要分部在顶丘村民委的六合新老寨和迷法村民委的周家队、杨家队两个队,共解决了4个村小组418户2092人,大牲畜577头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交通电力
2007年,除国家补助的5.2万元外,还积极发动群众自筹和以劳代资2万元,其中:维修烟区道路7条28.5公里2.1万元、乡村道路15条65公里4.5万元,桥涵3座6000元。2007年全镇实现自然村通公路率达98%。通讯和电力建设,全镇还有8个自然村没有通电,其中: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并申报了阿绞村民委的六阴塘、三家寨、石洞门三个村小组需要实施的通电问题。通讯建设长足发展。全镇程控电话从2005年的2120部增加到2007年的2450部,石板房等村民委已开通移动电话,极大地推进了该镇信息化进程。
医疗卫生
至2007年,全镇共有2所卫生院、15所乡村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共有45165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镇农业人口比例的82.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减免42092人(次),227788.91元;住院1225人(次),减免资金为313386.38元。
文化教育
至2006年,全镇共有83所学校,其中中学2所,小学81所,完小32所。 “两基”“普实”顺利通过省州县人民政府的验收,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教学质量显著提高,2006年,争取资金100余万元,新建迷法希望小学,危房改造16所共120余万元。全镇小学入学率达99.3%,中学入学率达95.01%。
社会保障
阿猛镇共有五保户106人,城镇低保户240人,农村低保户1414人。全年累计安排双缺户204户650人,供应大米67680斤;解决临时救济困难户37户,支出救济金34600元;全镇五保户共103人,支出补助金29380元;对符合保障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超过保障范围的及时注销,共支出保障金228330元。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共有43387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镇农业人口比例的80.7%,新农合个人筹集资金达433870元,加上中央每人补助的20元,省上每人补助的20元,共计新农合资金达2169350元,有效解决了新农合资金不足的问题。到2007年1月,按照相关的方针、政策和减免比例要求,全镇在本县内就医的共有3224人(次)得到了相应的减免,其中门诊3136人(次),减免资金为15627.74元,住院88人(次),减免资金为17242.92元,减免总费用资金合计为32870.66元,个人减免的最高金额达4527.83元。
特色产业
2006年,阿猛镇完成指导性种植面积8830亩,收购烟叶2.3万担(含出口备货0.25万担)上等烟比例占39.25%,收购均价10.2元/公斤,其中,被BAT公司认购69600公斤,实现烟农收入1142万元,完成财政税收251.4万元。
2006年,阿猛镇大牲畜存栏24505头,比2005年的24202头增长1.3%,大牲畜出栏5702头,比2005年的5002头增长14%;生猪存栏32448头,比2005年的32008头增长1.4%,生猪出栏26406头,比2005年的24105头增长9.5%;山羊存栏11700只, 比2005年的12601只降低7.1%,山羊出栏 7823只,比2005年的7411只增长5.6%;肉类总产量为3033吨,比2005年的2819吨增长11.1%。
交通运输
2011年末,阿猛镇有客运站1个。阿猛镇卫星地图阿猛镇地形图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阿猛镇曾名阿母,后因音译转写,演变为阿猛。优化现有百科词条,确保其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逻辑顺畅、可读性强。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经济状况
人口数据
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
交通电力
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
社会保障
特色产业
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参考资料